五四運動

【左言起行】五四運動百週年祭

編按:趁五四運動百週年,繼梁寶龍《五四時期的工學結合》一文後,惟工新聞轉載朱進佳的回顧文章。在這篇文章,朱進佳詳述新文化運動、俄國十月革命、全國各地的市民運動,以及反對列強侵略當中各種思潮、行動和情緒交織起來,如何令社會主義出現在中國,而今日中國政府的行徑,又如何遠離五四的理想。


「這個新紀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我們在這黑暗的中國,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線,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個小小的明星,照見新人生的道路。我們應該趁着這一線的光明,努力前去為人類活動,作出一點有益人類工作。這點工作,就是賀新紀元的紀念。」——李大釗《新紀元》,刊登於1919年1月5日《每周評論》第3號

五四時期的工學結合

前言

近日的佳士事件學生的支援令工學結合再起議論,龍少值五四百週年和大家一起回顧百年前的工學結合。動筆期間,樹仁助理教授區志堅邀約為,中華出版的《五四百週年──啟蒙、記憶與開新》撰稿,電腦內我已收集了與五四有關的工運資料約十萬餘字,據此寫了一篇兩萬字的〈陳獨秀五四時期的工運路〉。這些原始資料是零碎的,部份資料來源已不在手上,要花上了半個月時間去中央圖書館核對這些資料,又大膽嘗試闡述陳獨秀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演變,認為他較傾向列寧主義,又要翻看馬克思及列寧著作來論述。
撰文期間思考了很多問題,如中共如何運用列寧主義建黨及推動工人運動,列寧提出的知識分子領導工人運動,與陳獨秀提出的知識分子參與工人運動有何分別。這一連串問題尚在探討中,整理好會陸續發表,現先回顧一下五四的工學結合歷史。

 

五四前的工人與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