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退保

文:代客讀書A

最近,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出版新書《確立全國統一養老保險制度》[1],倡議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明天(1月25日)晚上,兩名作者將於序言書室舉行新書發布會。筆者有幸合寫書中其中一篇文章,趁此機會跟大家談談這本書的一些背景,讓有興趣的朋友多一點基礎了解本書倡議的內容。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極簡介

在香港,有關全民退休保障的討論超過30年,跟爭取普選的歷程一樣漫長,一樣遙遙無期。然而類似全民退保的供款式養老保險制度在中國早已出現,初時僅限於公務員、國有企業和部分城市,到了《社會保險法》在2010年通過,養老保險才正式普及至全國所有工作的人。同期確立的包括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合稱「五險一金」。

香港韓國 老年貧窮大比爛

【惟工解密】自己和家人如何安老,可能是令香港人最為困擾的問題。退休後如何應付生活開支?身體出現毛病能否負擔醫療費用?體力下降行動不便誰來照顧?每一個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政府及私人企業不提供全面退休保障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和銀行不斷鼓勵憂心未來的打工仔買保險,甚至拿物業做逆按揭。而政府拒絕承擔安老和社區照顧服務,只計劃增加來港的外傭數量,繼續將照顧老人的責任推到家庭和移工身上。

故勿論這些「解決辦法」是否好的辦法,對於低薪群體來說,全都不是可行的選擇。結果只能繼續工作,卻因年老而被千方百計壓低收入——被外判商以一紙「自願離職」欺騙,失去遣散費的,不少就是這樣的年老工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透過拾荒賺取微薄收入的老人,更不斷被回收商壓價,同時被食環署和警察欺壓。

編按: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昨日在電台節目指,「明日大嶼」計劃屬長遠土地投資,不能與推行全民退保相比,他稱全民退保會不斷累積赤字,直言「小數怕長計」。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撰文反駁,指全民退保是集體儲蓄,大白象工程才會導致赤字,強調坊全民退保不是「有出冇入」,而是由政府、強積金和財團支付的累進利得稅等多方供款作獨立基金。


文: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

【投稿】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在10月15日出席電台節目,有市民質疑全民退保所花費用遠較填海為低,為何不推行全民退保?羅致光表示,發展土地儲備定必有爭議性,但如果要未雨綢繆,就必須投資,而投資與消費不同。他又提到,如實施全民退保,「經常帳目開始時便已有赤字,赤字更會不斷增加,問題就不單是現時投放1,000億、2,000億或5,000億,問題會累積下去」。言下之意,倒錢填海造島是投資,讓長者老有所養是赤字。羅致光作為立法會福利界前議員及曾於大學任教社會工作的學者,竟與林鄭這個霸道的主子沆瀣一氣,其言論之涼薄,實在令人側目。

【惟工新聞】拾荒者一直清理、回收垃圾,為城市的環保默默付出,政府卻漠視他們的勞動,甚至無理票控。上月23日,拾荒者陳恭蘭(蘭姐)在北角工作期間,將一袋物品暫時放在地上,2秒後即有兩名食環署職員票控她亂拋垃圾,引起社會關注。直到本星期一(8月13日),食環署決定撤銷控罪。今天(8月15日)關注拾荒者團體「拾平台」召開記者會交代詳情,並呼籲食環署、環保署帶領公眾認識拾荒者,肯定拾荒者的工作價值。

政府不了解拾荒者工作    婆婆哭訴執法無情無理

蘭姐遭票控後,拾平台發起網上聯署行動,要求食環署撤控,並於7月30日陪同蘭姐到東區食環署與兩名衛生督察見面,提交申辯信及1595個聯署簽名。拾平台成員趙日輝指出,兩名衛生督察並不了解拾荒者,查問了工作流程、區內拾荒者人數等資料,最終口供長達六頁。

編按:馬來西亞健筆朱進佳的這篇文章討論一個大馬與香港共通的問題——女性負擔大部份家務勞動的責任,卻得不到任何報酬,亦不被社會認可,甚至視這種付出為理所當然。趁著馬來西亞新政府上台,提出為家庭主婦繳納公積金作退休只用的政策,朱進佳詳細釋述家務勞動的價值,以及為家務勞動者提供報酬和退休保障的可能方向。

稿於2018年6月20日(刊載於《當今大馬》2018/6/21《星星之火》專欄,刊出題為《家務也是經濟勞動:從保障主婦權益到性別平等》

世上有一種工作——長工時、沒假期、沒有升職機會,而且也沒有任何薪金,你會願意做嗎?這種工作叫家庭主婦。

今年財政預算案,冇得派錢!

對很多人來說,看完這句已經不用看下面的段落。慎防有人可能會想知道自己得到什麼安慰獎,那我們也不厭其煩列出來看看:寬減薪俸稅(226億)、減差餉(178億)、寬減利得稅(29億)、額外一個月綜援長生津低津交津(73億)、基層學生支援及代交DSE考試費(9億),合共514億元。

好像很多項目,加起來五百億好像很多。但不要忘了,陳茂波同一時間投入600億「支援創科發展」,金額比「紓困措施」更高。由第64段到74段,10段內文就花掉600億,重點包括200億發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第一期,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一百億元。支援本港的應用研發工作,再一百億發展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 又向法定機構香港科技園公司撥款一百億用以建設園區及對其租戶和培育公司的支援,另向科研企業設立稅務扣減,天價投資,而且可以預料將會與數碼港及科學園一樣,淪為地產項目。所以說,預算案不是冇得派錢,只是不向你們這些小市民派錢而已。

【惟工解密】打工一世無非為儲錢養老,惟政府多年來對推行有效退休保障愛理不理,梁振英政府更冷處理自己委託香港大學進行的研究結果,一再在施政報告堅持要將養老事務包裝為各種個人投資產品。近日相關方向漸見輪廓,由外匯基金全資擁有的「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下稱按揭證券公司)本週一(4月10)宣佈推出「終身年金計劃」,擬接納65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投資,號稱內部回報率將設定在3%至4%,每10萬元投資將獲每月發放450至580元固定年金,直至投資者去世為止。這個計劃預料明年年中實施,引起輿論關注。到底「終身年金計劃」是有你著數抑或是搵你笨?它和其他退休保障方案相比有甚麼分別?政府又在程序上逃避了哪些責任?惟工新聞為你一一解說。

強積金回報低退休積蓄不足  長者瞓身參加「年金」每月僅拿一千元

「終身年金計劃」設有年齡門檻,只准65歲或以上人士投資,而65歳正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規定下提取強積金戶口累算權益的年齡,預料退休長者所得的強積金將會是這項計劃的重要資金來源。

【惟工新聞】如果有得選擇,誰不想在家安享晚年?誰會想住進收費高環境差的私營安老院?在目前政府重院舍輕社區,重私營輕公營的安老政策之下,這樣的選擇並不現實。梁振英在2014年施政報告提及的「在兩年內為長者安老服務作出長遠的規劃」,亦和工傷補償基金和全民養老金等選舉承諾一樣,至今仍然無影無踪。

但長者對於養老金和照顧服務的需求不會因為政府失蹤而消失。立法會選舉在即,「長期護理關注平台」和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昨日(8月18日)合辦選舉論壇,邀請超級區議會議席的候選人發表對長期護理服務的見解。

是次論壇有鄺俊宇(民主黨)、陳琬琛(公民黨)、關永業(新民主同盟)、梁耀忠(街工)及周浩鼎(民建聯)出席。與上週六的全民退保論壇一樣,涂謹申(民主黨)、王國興(工聯會)及李慧琼(民建聯)均缺席。上週出席的何啟明(民協)亦沒有出席。

問家居照顧答院舍 聽眾表示失望

【惟工新聞】香港老年人口日增,但現時的退休保障制度依靠個人儲蓄、強積金供款及扶貧措施,致使老年貧窮問題嚴重。如何計劃及料理退休後的生活所需,也教很多打工仔和家庭照顧者頭痕煩惱。

退休保障諮詢期將於6月21日結束,多個支持全民退保的民間團體趁今日父親節,從中環行人專用區遊行至特首辦請願,要求政府接受民意,推行免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

遊行隊伍人數眾多達5,000多人。惟工記者在隊伍中找到不同人士接受訪問,了解他們對全民退休保障的看法。

視障人士:受歧視難找工作  望全民退保可保障家人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