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生物多樣性正在不斷減少,而這些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消失將會嚴重影響糧食生產,直接關連到我們每天餐桌上的食物。這是聯合國首次研究這些支撐人類糧食生產的物種。當下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生態系統,其影響也逆反到人類自身,保護單一物種已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該研究彙集了全球數據、學術著作和來自91個國家的政府報告,指出不少間接參與到食物生產的物種,例如吃害蟲的雀鳥、淨化水質的紅樹林等,已經不像以往那麼豐富。在報告收錄到的2074種瀕危物種中,植物佔63%、鳥類11%、魚類和菌類則佔5%。為全球四分三作物傳播花粉的「授粉者」也面對危機。除了有大量文件證明的傳粉昆蟲數量下降外(如蜜蜂),該報告提到17%的草食傳粉者,如蝙蝠和雀鳥也同樣面臨滅絕。該報告表示:「這些物種對我們的糧食系統至關重要,一旦失去將不能挽回,使全球糧食和環境陷入危機。」

編按:2015年3月11日,印尼家務工Elis在北角陽光女傭中心「宿舍」遭逾二百磅重的石屎擊中死亡。2016年6月21日,牛頭角發生大火,兩名消防員死亡,十二人受傷。2017年9月22日,一輛城巴在深水埗剷上行人路,三人死亡。2018年2月10日,一輛九巴在大埔公路翻車,十九人死亡。接二連三的死亡事件,令公眾意識到這都不是單純的「意外」,而是與涉事工人身處的中介制度、高層決策和工作安排有關。

同樣惡劣的狀況在台灣亦有發生。今年4月28日,台灣桃園一間工廠的火災奪去6名消防員和2名泰籍移工的生命。惟工新聞轉載這篇來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題為「殺人經濟」的文章,為制度如何逼死工人提供一種分析的角度。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編按:三年前,香港11個公共屋邨的食水鉛含量超標,建築商被揭發在水喉接駁位使用含鉛焊料。在美國弗林特市,因為供水來源受污染,居民也面對食水危機,需要依靠樽裝水解渴。但近日,當局宣布將會停止派水,並聲稱水源早已符合安全飲用標準,另一邊廂,州政府卻讓雀巢加碼抽取該州份的水資源販賣。下文翻譯自《科技新時代》(Popular Science),讓讀者一窺弗林特市居民的處境,揭示樽装水行業除了為居民提供食水解困外,對他們更深遠的影響。


美國五大湖(Great Lakes)每年夏天都有成千上萬訪客,對他們來說,鄰接其中四湖的密歇根州(Michigan)三面環水,在這片裹著硬殼的大陸當中就像一個綠洲。但事實上,過去幾年密歇根州正經歷一場「水災」。

有人缺水 有人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