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關廠工人連線

編按:提到外判,不少人會想到工資低、工時長,處處受剝削的勞工。但另一邊廂,負責外判的政府部門卻不時拿出數據,指出外判制度是提升服務質素和效率的最佳方法。面對官方說辭,民間要提出反對理據,追溯香港外判潮歷史是可行的進路。中文大學基層關注組多年來關注校園內外的基層工人處境,在基關組早前出版的《工友報》中,成員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對外判作出深層次的探討,惟工新聞特此轉載。


文:梁凱瑋(中大基關組成員)

產業轉型下的社會轉變

編按:蔡英文曾言「勞工是民進黨心裡最軟的那塊」,但好聽的說話掩蓋不了現實的打壓。2015年,法院決定不起訴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簡稱全關)的臥軌抗爭,然而,近日交通部卻向當時的行動參與者發出罰單,行動者批評此舉乃打壓工運,於前日(10月26日)作出抗議。


文:洪與成(公庫記者)

10位曾參與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的組織者、學者,於日前收到交通部的違規裁處書,要求其為2013年於春節期間臥軌抗議的行為繳納罰鍰。全關連今(10月26日)回到當時臥軌的台北車站第3月台,高喊「無能蔡政府,討債拚經濟」,批評此舉是蔡英文政府打壓工運的小手段,表示不會繳交罰鍰。全關連並於台北車站集會後,集體轉往交通部拋灑冥紙抗議。

關廠工人抗爭始於1996年,大量工廠惡性關廠,許多工人因而領不到退休金與資遣費,各工廠關廠工人組織成全關連後,經過一連串激烈抗爭,才換得政府以代位求償方式,讓工人得以領回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