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

編按:今日(10月10日),林鄭宣讀施政報告,表示會於任內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6:4改為7:3,並謂已經出現「置業階梯」。卻沒有交代所謂的七成公營房屋當中,公屋和居屋各佔多少。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撰文指出,政府將公營房屋推向市場,逼人買樓的思維仍然沒有改變,提倡應以每個住戶均可居住一個公營房屋單位為目標。

文:譚永賢(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鄭崇理(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
 
林鄭月娥政府上任滿一年之際,推出多項房屋政策並展開土地大辯論,除了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綠置居」和「白居二」恆常化外,今年再提出修訂資助出售單位定價和轉售限制、市建局項目改作首置盤、一手空置稅、過渡房屋、改撥九幅地建公營房屋和規管發展商擠牙膏式賣樓。政策手段之多,可見新任政府希望在上場之際博取市民的掌聲,但政府在背後對於公營房屋的一套思維,依舊無變。

日前,在特首林鄭月娥公佈的新房屋政策中,宣布將市建局位於土瓜灣的馬頭圍道/春田街重建項目改為「港人首置上車盤」,並成為公眾討論焦點之一,不少輿論認為政府是回應了公眾對房屋及置業的期望。近日再有報導指該項目的單位會以市價六二折至七二折發售:按市建局在今年6月底的估值,該項目的平均呎價約2.35萬元,如按六二折發售,平均呎價逾1.45萬元,另若按七二折發售呎價則約1.69萬元[註1],並將於下星期二市建局董事會討論及通過[註2]。值得留意的是,在項目一街之隔,便有7個由市區重建局正在主導的重建項目,不少將被逼遷的住戶都面對重覓住所的困難。

【惟工新聞】梁振英出任特首期間稱香港房屋問題乃「重中之重」,結果現今樓價比他上任前不但不跌反而暴升,市民更難安居,林鄭月娥走馬上任之後情勢會否改變?今日(10月11日)她發表上任特首後第一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未見驚艷,「新措施」之一所謂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會擴大使用預製組件,可能打擊本地建築工人就業,對住屋的用家和生產者都未必有利。

工資增幅不及樓價一半 側重居屋無望安居

施政報告在多個段落均提及「公營房屋」的建屋計劃及數量,但「公營房屋」這個字眼同時包含「出租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主要為居屋)」在內,水份含量甚重,無法從中判斷實際公屋建屋量。但林鄭卻特意註明於2017年年初預售約2,100個新建居屋單位,並預料在2018年第一季推售約4,400個居屋單位,數字與建屋進度十分清晰,對公屋建屋量則一字不提,姿態上對定價與樓市掛鉤的居屋更加重視。

居屋售價與私人住宅市價掛鉤,房委會一般定價為市價七折,買樓開支直接受樓市影響。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顯示梁振英出任特首期內全港私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平均狂飆64%,但統計處表示同期就業人士每月入息中位數只增加31%,不及樓市升幅一半。若樓市升勢持續,市民購買居屋單位的開支只會進一步拋離負擔能力,難望安居。

【惟工新聞】特首梁振英即將卸任,但他今日(1月18日)在任內發表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仍然不忘為香港埋下炸彈,除了繼續拖延標準工時立法和維持公屋低建屋量,施政報告更提出以大削打工仔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為代價去取消強積金「對沖」,並向貧窮長者開刀,把領取長者綜援的下限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

取消對沖有條件 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狂削四分之一

容許僱主擅自在僱員強積金戶口挪用供款支付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對沖機制」成為打工仔公敵,施政報告建議逐步取消相關機制,惟同時提出大量條件,其中最聳動的是狂削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將服務滿1年可獲月薪的三分之二減至二分之一,即時蒸發25%金額。梁振英對僱員出辣招,另一邊廂卻對老闆示好,施政報告表示取消「對沖機制」不僅不具追溯力,僱主在實施日期前將獲「豁免」,而且政府更擬以公帑資助僱主的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開支。

提高領取長者綜援難度 下限年齡升至65歲

【惟工新聞】香港無限好,樓奴做到老!七老八十還要被房委會踢去買樓托市,到底是甚麼滋味?房委會近日通過「富戶政策」單軌制,公屋租戶入息或資產其中一樣超標即被趕出公屋,一改過往入息與資產同時超標才須交還公屋的雙軌制。退休長者和即將退休人士首當其衝,勢將因養老積蓄或退休金而被趕出家園。57歲的鄧先生直斥新政策將公屋居民趕去買樓是荒謬行徑:「你有收入無資產,就買唔起樓啦;但到你有資產無收入,買咗樓你食風呀?」

三人家庭 退休金過200萬或失單位

本月9日,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通過明年10月開始推行「富戶政策」單軌制,具體入息和資產限額仍未確定,當局向傳媒放風稱若住戶入息達公屋申請資格每月入息上限4或5倍,資產達公屋申請資格每月入息上限91或100倍,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其中一項,將被收回公屋單位。以三人家庭為例,若房委會採用較嚴苛標準,如每月住戶入息達89,560元,或資產達2,037,490元,即面臨逼遷命運。

【惟工新聞】天災人禍無法預計,基層市民更難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中轉屋其中一個作用,就是保障此種情況下市民的住屋需要。然而,早前房署宣佈,計劃清拆石籬中轉屋,連同旁邊的石籬天主教小學舊址,重建為公屋。

今日下午,一眾石籬中轉屋居民與關注基層住屋問題的團體,到場請願,要求保留市區中轉屋,同時妥善安置居民。團體批評,政府應該善用現有房屋資源,不應矛頭指向更弱勢的基層市民。

取消市區中轉屋 大型災禍難應付

發起行動的團體包括關注石籬中轉屋清拆聯盟,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團體認為,市區有必要保留中轉屋。團體立場書引述文件指,房署曾表示,一旦市區或擴展市區發生各種緊急事故,石籬中轉屋是唯一可收容受影響住戶的擴展市區中轉房屋。發言人方先生指,早前花園街大火、馬頭圍道住屋倒塌,受影響居民均入住石籬中轉屋。市區及新界中轉房屋,各自擔當著重要的角色,不能互相取替。

行動的其中一句口號為「安置數目難預計 寶田中轉唔夠砌」,據審計處報告顯示,寶田中轉屋空置率僅為8%,若石籬中轉屋清拆後,全港只剩下寶田中轉屋,一旦發生各種大型緊急事故,該處未必有足夠單位安置災民。

【惟工新聞】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當年有董建華一句「八萬五已經不存在」,如今有張炳良推翻房屋署署長去年建議大專生公屋扣分制。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出席教育學院一房屋論壇,遇多個民間團體抗議,要求在公屋申請上撤銷非長者單身人士計分制,反對政府藉誘使市民買樓托市。他重申政府會協助基層上樓、促進「中產」置業,又斷言政府絕不考慮向持大專學歷的公屋申請人扣分。另外,領匯同日宣佈參與競投港鐵大圍站項目,一旦成事,預料政府回購領匯的機會更加渺茫。

月入過萬當「中產」 團體不滿逼人買樓

教育學院昨日舉行「公屋‧居屋‧私樓:青年人的房屋未來」講座,邀請張炳良與合和主席胡應湘主講。張炳良承認劏房蔓延,樓價和租金脫離市民負擔能力,公屋輪候人數亦不斷增加,稱政府視房屋問題為「重中之重」,會協助基層上樓,促進「中產」置業。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捍衛基層住屋權益聯盟、領匯監察等多個民間團體到場請願,指政府《長遠房屋策略》依然重彈老調誘使市民買樓,在私人市場炒賣下樓價難望回落至可負擔水平,與市價掛鉤的居屋亦無法倖免,要求興建不容許買賣獲利的非商品房屋,分開基本住屋需求和炒賣「需求」。

東北撥款明即投票 禁止議員討論

【惟工新聞】備受爭議的新界東北發展前期工程撥款明天擬於立法會財委會進行第五次討論,惟主席吳亮星已於今日發出通告,下令明日禁止議員討論,即時進入投票環節,預料撥款將有很大機會急速通過。東北發展計劃涉及徵收多條村落土地,且被揭發計劃裡用於興建關乎民生的公營房屋土地僅佔6%,上週五約300名村民與示威者前往立法會抗議,有消息指警方已嚴密佈防,今日在立法會外架起大量鐵馬,並搜捕示威者。

任職新地港鐵  剪布涉利益衝突

立法會財委會秘書今日發出通告,指主席吳亮星認為合共3.4億元的勘探工程撥款「已在財務委員會進行充分討論」,決定要求會上各議員在會議開始時直接投票表決撥款項目,變相取消討論環節,以圖剪布。

吳亮星被指是新鴻基地產附屬公司數碼通的非執行董事,同時亦是港鐵非執行董事,相關企業在新界東北發展中有利益關連。5月2日的會議上,吳亮星曾動用主席權力,禁止議員質詢其涉嫌有利益衝突事宜。

公屋居屋用地僅佔6%

【惟工新聞】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昨日發表諮詢報告,建議定期檢視配額及計分制下的申請者入息和資產,剔除不再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同時慫恿年輕人買樓「向上流動」。惟工新聞核對過去四年資料,證實房委會的一人公屋申請入息上限過時,嚴重滯後同期私人住宅售價及租金升幅,加上特首梁振英開腔反對租金管制,預料被定期入息審查剔除的輪候人士將難有容身之所。

入息上限無理  領最低工資失輪候資格

根據房委會資料,2009至10年度一人公屋申請的每月入息上限(扣除強積金供款後)為7,440元,到2013至14年度調整至8,880元,升幅為19.35%。不過,差餉物業估價署同期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升幅為53.88%,樓價指數升幅甚至高達99.84%,是輪候公屋入息上限的5倍以上,差距驚人,反映申請公屋資格的標準嚴重滯後於樓市發展。

長策會強調會協助「真正具逼切住屋需要的人士安居」,惟用於界定「逼切住屋需要」的入息上限界線長期偏低。現時法定最低工資為每小時30元,以一名每日工作12小時、每月休息四天的典型保安員為例,也會「富有」到超出入息上限,喪失輪候一人公屋的資格。

諮詢報告並未建議檢討公屋申請的入息和資產上限。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