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家務工

【惟工新聞】在香港提到性別歧視,很可能會遭人白眼:「看,不是很多女性都出來工作了嗎?」「現在連特首都是女人了,女人不是很有權有勢了嗎?」「女權份子經常都嘈嘈嚷嚷的,男人快要無立足之地了,怎可說是性別不平等呢?」印象歸印象,要知道女性是否已經得到足夠的尊重、與男性平起平坐,還是看看數據比較實際。

(開始探討數據之前,還是要長氣地加一句備註:儘管本文以生理女性及生理男性作為主題作比較,但惟工新聞並不認為性別身份是如此僵化劃分的一回事,性別是複雜、流動、充滿可能性的。本文選擇比較男女兩性的處境,是出於兩個原因:1.現時的數據皆以此為分類,2.現時的社會制度、文化裡有很多地方皆以男性和女性作分工,以生理男性和生理女性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歧視剝削還是很嚴重的問題,因此,以這種劃分去作分析還是有一定的需要。)

一.男性收入比女性多4成 性別平等仍未實現

編按:第十屆草根媒體實習計劃將於下周五截止報名,該實習由三個組織合辦:以紀錄、批判、支援、推動社會運動為宗旨的學聯社運資源中心(自治八樓)、以藝術介入草根運動的影行者、與及站在草根立場作報導的草根.行動.媒體 。該實習計劃期為5個月,由3月至7月間,當中包括4節工作坊,與及到團體蹲點認識群體、學習議題,該計劃過往的合作團體包括外傭自主組織、重建街坊及支援者自務組織、新來港婦女互助組織。惟工新聞特此轉載一名曾參與計劃的學員心聲,有志認識草根及媒體的讀者切勿錯過。


那些很草根的事

文:第7屆草媒行動實習計劃學員車仔的分享

【惟工新聞】外傭照顧長者備受壓力,年初一名八旬老婦在家打罵、掌摑家中印傭被判守行為。外勞事工中心(Mission For Migrant Workers, MFMW)今發布研究,顯示移民家務工照顧長者的工作情況普遍。研究結果亦反映社會對他們在長者照顧上的支援嚴重不足,有四成受訪家務工指身心健康受損,亦估計有7661名外傭在照顧長者時24小時無睡眠。

研究以問卷及焦點小組的形式訪問了1505名來自菲律賓、印尼、泰國及斯里蘭卡的移民家務工。研究發現,高達四成的外傭參與在長者照顧的工作,其中多於七成負責照顧單身老人。在616名參與在長者照顧的受訪者中,有六成的照顧對象需要額外支援,他們有部分需要使用輔助設備、輪椅或臥床。 

《波仔漫畫》︰喫飯撐移工2

編按:吸引媒體報導的家務移工新聞,往往是最赤裸的暴力和危險,例如虐打、睡在廁所、抹窗跌落街……但從日常生活展現出來的權力,卻可能是由大大小小的動作、眼神和說話組成,不易被人書寫。幸好,蘇波榮的《波仔漫畫》藉一個改編故事描寫了以上的種種,惟工新聞特此轉載以饗讀者。


劇情由真事改編︰
https://bit.ly/2LSUAnk
https://bit.ly/2OlXliH

上年五月中旬,Avid離開前的那個星期日,ATKI(印尼移工協會)的好友在維多利亞公園模型船池旁的小徑為她辦歡送會。地墊上舖滿食物,友人逐一送上祝福,Avid的妹妹Tutik在旁翻譯給我聽,「祝你成功」、「不要回來香港了」,說著說著,Tutik別過臉,低垂的眼瞼下濕了一片。

為什麼哭呢?半帶安慰半帶不解,我問道,結束十年的打工旅程回去家鄉,不是姐姐和家人的願望嗎?Tutik抹去淚水望向別處:「我姐姐要走了嘛,剩下我一個在香港。」縱然眼下就有數十友人相聚一堂,但家人的羈絆對她們而言始終無可替代。可是,真正的家在哪裡?就在Avid回家半年後,她另一個妹妹又準備來港工作。

黃昏,維園的燈亮起,蚊子開始在草叢出沒,快到僱主要求的回家時間。友人們一個一個離去,留給Avid的是裝了一大個紅白藍膠袋再加一大個行李箱的禮物。一位相識多年的友人送了套日式茶具,似是香港人的賀禮之選。誠然,「這年紀再不結婚就晚了」是很多移工被家人催促回家的理由,這也是Avid回家的其中一個原因。

如果不看看她們結束打工旅程回鄉之後的生活,大概很難對「移民家務工/外傭」這件事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離港之前,收拾行李託運回鄉是她們的指定動作。大概四年前,我曾協助一位印尼移工朋友Yayan做這件事,當時的場景至今猶在目前。

那是可以躲一個成年人進去的紙箱,即將與Yayan兵分兩路回家鄉去。箱子快滿了,但還有些東西未放進去。她把衣服、鞋、盒子等等數不清的小物件從紙箱裡掏出來,或是丟掉,或是重新疊好以更省空間的方法塞進去。她邊收拾邊向著來幫手的我和另一位朋友數算道,這是什麼時候買的、是誰送的、在什麼場合穿過。Yayan在香港工作了八年。把八年的生活塞進一個紙箱裡,想必有更多的在上路前已捨棄。

速遞公司的人用封箱膠紙封了一層又一層,撐得滿滿的紙箱奇蹟般縫合。埋單盛惠一千多元,是Yayan三分之一的月薪。怪不得她花了兩個多小時,硬是要把東西塞進一個箱裡,原來這麼貴。

【惟工新聞】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FADWU),連同印尼移工社群(KOMBUMI-HK)今(6月17日)發佈調查報告,揭示逾九成僱傭中心不依循勞工處頒布的《職業介紹所實務守則》(下稱《守則》)。兩個組織於去年7月到今年3月,訪問了452位家務移工,發現五成六受訪者被僱傭中心收取非法費用,其中,新來港移工平均要付港幣9013元的中介費,高於法定上限二十倍。

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和印尼移工社群,有系統地訪問了452位家務移工,其中381位來自菲律賓,71位來自印尼。組織中的十幾位家務工,在17年7月至今年3月,到港、九、新界12個家務工共聚集的地點(如公園、餐廳、教堂、學校門口)進行訪問,收集數據;另外亦有透過社交媒體、個人聯絡和引薦選出受訪者。受訪者使用的中介,包括151間香港不同的註冊僱傭中心 ,多於全港為家務移工安排工作的已註冊僱傭中心十分之一。

【惟工新聞】為紀念12月18日國際移民日,近百名來自多國的移民家務工於12月17日遊行至尼泊爾、泰國、菲律賓的駐港領事館表達訴求。參加者向使館人員遞交請願信,呼籲各國政府保障移民工權益,包括加強監管中介公司,杜絕超收中介費、取消強制留宿、延長終止合約後在港的逗留時間等。

要求落實家務勞工公約 設立臨時宿舍

隊伍要求尼泊爾、泰國等政府落實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第189項家務勞工公約(Domestic Workers Convention)。公約內容包括確立家務工的定義、重申家務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權利、確保家務工免受所有形式的虐待等。參加者亦要求母國政府在港設立臨時宿舍(shelter)。現時,若果移工在兩星期內找不到新僱主,必須離開香港。團體相信有了由國家設立的臨時宿舍,移工可以在較熟悉的語言、文化環境下暫居,既不用流離失所,亦可以鼓勵移工繼續尋找工作。當遭遇不公時,移工也不需自行承擔生活開支,可以留港投訴和參與檢控程序。

【圖輯】第三屆移工同志遊行速記

第三屆移工同志遊行於11月26日在中環舉行。今年主辦的單位Filipino Lesbians Organization、Gabriela HK和Filguys-Gabriela Hong Kong以「正直地驕傲,以人道驕傲」為題,先從愛丁堡廣場出發,經過菲律賓移工聚集一帶,遊至中環遮打道集會,高呼“Discrimination has no space,Lgbt has no race”(歧視消失,同志無分種族),“Lgbt we are fighting for equality,We standing up integrity”(同志爭取平等,理直氣壯站出來)。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