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時尚

國族身分的問題,經常成為阻礙工人團結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歐美興起不少極端政黨和政治人物,將經濟陷入衰退的問題怪罪於移民工和外國工人身上,得到不少工人支持。美國總統特朗普便多次揚言,要美國企業將生產線搬回本國,實行「美國製造」,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然而,資本根本不跟你來這一套:它們深明廉價和便於壓榨的勞工無分國界的道理。最近,工人權益聯盟(Workers Right Consortium)及紐約大學的報告分別指出,跨國服裝品牌開始到埃塞俄比亞採購成衣,因為該國工人的工資全球最低。只需0.12美元(約為港幣9毫),企業便可以僱用工人工作一小時,經理還可設定各種罰則,扣減工人低無可低的工資。埃國工人的工資約為中國工人的十二分一,孟加拉工人的四分一。後者的工資早已被當地工會稱為「笑話」和「對工人的掌摑」。

少數不設最低工資國家 埃國保證工人工資為中國七分一

【惟工解密】2012年孟加拉的達卡塔茲雷恩製衣廠(Tazreen Fashion)的火災造成117人喪生,一年後,同市一棟八層工廠大廈(Rana Plaza)倒塌,奪去1134條人命。這兩間工廠都是知名時裝品牌的供應商。此後,跨國NGO開始施加壓力,要求服裝品牌公開其生產地點,以讓外界得以監察。經過多年努力,一些品牌終於肯披露主要供應商及其生產地址。

國際時裝零售商H&M在2013年首次公開主要供應商資料。同年11月,H&M宣布,其戰略供應商在2018年將會訂定適當的工資結構,支付工人合理生活工資,預計有85萬名製衣工人受惠。而隨著H&M承諾的限期將至,國際的反成衣血汗工廠組織「清潔成衣運動」(Clean Clothes Campaign, CCC)在本年3月至6月,調查了6間分別在保加利亞、土耳其、印度和柬埔寨的供應商工廠,訪問62名工人,並在9月發表報告,揭露工人的惡劣勞動環境,以及揭發H&M違反承諾,工人薪金追不上生活工資。

編按:人們對快速時尚的壞處並非一無所知,然而往往因無法解決問題而只好置之不顧,英國有些機構對此提供了其中一個答案。他們設計一系列課程和工作坊,在學校裡教育學生快速時尚背後的代價,試圖由意識上作出改變。惟工新聞特此翻譯衛報報導。
 

 
現時成衣業的運作方式,會為人們及環境帶來傷害,不過我們能在學校帶來改變。
 
你知道自己身上的衣服,成本是多少嗎﹖它的實際成本,很可能比你所想的要高得多。成衣業是僅次於石油工業的、全球第二大的污染來源(1)。各式各樣的複雜生產技術以及盤根錯節的供應鏈,產生出多不勝數的環境問題。譬如說,要製造一件棉T恤,就需要2700公升的水(2);又例如在英國,每年就有約值1.4億英鎊的衣服被丟到堆填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