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

青年絕望 還要繼續吹捧狀元?

【惟工百科】又到一年一度DSE(香港中學文憑試)放榜的日子。從以前的會考和高考到現在,每年傳媒的焦點都放在狀元尖子上,同時引述高官「勸勉」學生不要放棄的虛偽言論。然而狀元年年有,香港青少年及兒童的處境卻一年比一年糟糕。

2014年雨傘運動過後,香港政府多次提到要搞「青年工作」,委任富商劉鑾雄之子,英國籍的劉鳴煒為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其離地言論經常被網民引為笑柄。事隔五年,青少年成為反送中運動最勇敢,有活力,同時卻是最絕望的一群,正可作為政府「青年工作」的成績表。

當這麼多人因青年抗爭者而感動或慚愧,除了上街同行,是時候正視青年面對的絕望處境,在貧富不均、教育、就業等各方面推動實質改變。

4年140學生自殺

聯合國極端貧窮及人權特別報告員(Special Rapporteur on extreme poverty and human rights)在2018年11月到訪了英國和北愛爾蘭,於今年4月向人權理事會報告當地政府的貧窮政策和計劃是否符合其人權義務。

調查發現,英國作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及國際金融中心,雖然失業率相當低,但有五分一人口(約1400萬人)陷於貧窮。當中400萬人在2017年收入不足貧窮線一半,150萬人經歷極端貧困,難以負擔基本生活必須品。自從2010年英國政府大幅改變經濟政策,二十年來處理兒童和受養者貧窮的進展已被沖散。據估計,兒童相對貧窮率由2015至2021年將增加7%,整體兒童貧窮率將達到40%。換言之,到了廿一世紀,英國每兩名小童中約有一人陷於貧窮。報告直指這不但令人蒙羞,也是整個社會和經濟的巨大災難。

婦女、老人、殘障人士陷於貧窮 食物銀行由29間增至2000間

香港韓國 老年貧窮大比爛

【惟工解密】自己和家人如何安老,可能是令香港人最為困擾的問題。退休後如何應付生活開支?身體出現毛病能否負擔醫療費用?體力下降行動不便誰來照顧?每一個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政府及私人企業不提供全面退休保障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和銀行不斷鼓勵憂心未來的打工仔買保險,甚至拿物業做逆按揭。而政府拒絕承擔安老和社區照顧服務,只計劃增加來港的外傭數量,繼續將照顧老人的責任推到家庭和移工身上。

故勿論這些「解決辦法」是否好的辦法,對於低薪群體來說,全都不是可行的選擇。結果只能繼續工作,卻因年老而被千方百計壓低收入——被外判商以一紙「自願離職」欺騙,失去遣散費的,不少就是這樣的年老工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透過拾荒賺取微薄收入的老人,更不斷被回收商壓價,同時被食環署和警察欺壓。

編按:近月,兩名香港人登上珠穆朗瑪峰,登山的勵志故事成為一時間的話題。看過新聞報導的讀者都會知道,單是登山者無法攀登這樣的高峰,走在登山者前帶路、開路、確保安全的雪巴人嚮導最為關鍵。既然是走在最前頭,不用說就是最危險的。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歷史上,那些嚮導事實上登頂次數最多,當中不少因登山死亡或傷殘。一個身處發達地區的人要上珠峰,動輒需要花費數十萬。諷刺的是,驅使雪巴人從事這種高危工作的原因只有一個——貧困。惟工新聞節譯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珠峰下雪巴人的血淚史。
 
【惟工新聞】逾一個世紀以來,來自西方的攀山者一直都在僱用尼泊爾的雪巴人(Sherpa)去在珠穆朗瑪峰做最危險的工作。對於生存在貧窮地區的雪巴人來說,這是種收入很優厚的生活方式,但世上沒有其他的服務行業,會如此經常地為客人殘害工人。死去的人大都會被遺忘,而他們的家庭除了亡魂外,就一無所有。
 

【惟工新聞】根據英國政府在周四(3月16日)發表的家庭數據,2015至2016年英國大約增加了有10萬名貧窮兒童。現在英國約有400萬或約30%的兒童被歸類為貧窮,當中的67%是來自工人家庭。

如削勞工福利 未來三年貧窮率惡化

雖然最近的數字增加相對溫和,但分析家指政府計劃削減勞工福利將會加劇未來三年的貧窮率。

約瑟夫‧朗特里基金會(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的行政總裁Campbell Robb說,「這些可怕的數字是一個警示,提示我們可能處於貧窮人口急劇上升的開端。」

政府︰英國的經濟強勁

政府指更廣泛的家庭數據——家庭收入增加、收入不平等低於2010年、兒童身處無業家庭的數字減少——顯示英國經濟強勁。它又指處於絕對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數字是歷史低點。

「家庭收入是創歷史新高証明了英國經濟強勁。」英國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祈達文(Damian Green)說。但是他並不足現況,又說︰「我致力於解決不利因素。這些數字證明工作是擺脫貧困的最佳途徑。」

不過倫敦財政研究所表示,勞動適齡成人的收入不超過八年前。不平等和貧困比金融危機之前略低一點。

【惟工新聞】14歲少女在政總外以粉筆繪花,遭警方以「刑事毀壞」罪名拘捕,案件雖未進入判刑階段,日前已被裁判官李唯治判入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監管,理由是警方指被告父親有嚴重聽障,沒能力照顧女兒。事件引起輿論譁然,今日扶貧委員會發表《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況報告》,更力證有聽覺困難的適齡工作人士並非特別無力,其貧窮率與全港平均水平相若。報告指重災區應是65歲或以上的殘疾長者,佔整體殘疾貧窮人口近七成。觀塘的殘疾貧窮人口位居全港十八區之冠,在政府福利介入前約有29,000人,其次為葵青與黃大仙。

喪失工作收入 長者不論傷健皆高危

扶貧委員會本月12日已向政府提交報告,今日終向公眾公開。調查發現去年18至64歲的適齡工作人士之中,有聽覺困難的市民貧窮率僅為13.0%,與全港同一年齡層的整體貧窮率(10.5%)相近,不少都可以自力更生。

不過其他殘疾人士卻可能較難脫困,適齡工作的殘疾人士貧窮率為22.4%,高於平均值逾一倍。他們只有14.4%在職,其餘無法藉勞動市場賺取收入。另外,身體活動能力受限制人士和精神病或情緒病患者的情況較嚴重,適齡工作人士的貧窮率分別為36.1%和46.1%。

削支禍延下一代 美三份一兒童貧窮

【惟工新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上星期二發表題為「經濟衰退中的兒童:經濟危機對富國兒童福祉帶來的衝擊」的研究報告,講述自2008至2012年金融海嘯期間,已發展國家的兒童貧窮狀況。研究顯示,許多富裕的國家在家庭收入方面出現大幅倒退,對兒童和他們的社區造成了長期持久的影響。報告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削減預算導致政策改變,令安全網無法發揮作用。

愛爾蘭希臘 十年發展化為烏有

研究比較歐盟成員國及美、加、澳、紐、日、韓、以色列、土耳其、墨西哥等最富有的41個國家在金融海嘯期間兒童狀況的變化。當中23個國家的貧困兒童數量較2008年上升。在愛爾蘭、克羅埃西亞、拉脫維亞、希臘和冰島,貧困率上升了50%之多。換個說法,希臘有孩子的家庭的平均收入下降到1998年的水準——相等於過去14年的發展化為烏有。同樣的方法計算,愛爾蘭、盧森堡和西班牙失去了十年的進步,而冰島失去了9年。而這些都是被逼推行緊縮政策的國家

美國增170萬貧窮兒童 全歐730萬人雙失

在調查研究的41個國家當中,短短4年共增加260萬名貧窮兒童,當中有170萬名居於美國,大於美國在1982年經濟衰退期間的增幅。而政府提供的安全網無法幫助赤貧家庭。目前全美有130萬兒童無家可歸。

近半美國人處於或接近貧窮

【惟工新聞】美國獨立媒體Alternet最近刊登文章,指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美國的窮人比想像中還要多,接近及處於貧窮者已經佔美國人口的一半。原因為何?惟工新聞特此翻譯。

查爾斯寇奇基金會(Charles Koch Foundation,美國大財團科氏工業所設立的基金)最近發表一個廣告,指在美國接近貧窮線、每年賺取34,000美元(約26萬港元)的家庭是全球窮人中最富有的1%。奢侈品牌Nicole Miller行政總裁畢.康海姆(Bud Konheim)說:「我的天呀,這個人每年賺……每年賺了足足35,000美元。為甚麼我們不看看印度,或者一些我們根本連名字也不知道的國家?在中國、在其他地方,這個人已經很富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