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助理

【惟工新聞】為紀念12月18日國際移民日,近百名來自多國的移民家務工於12月17日遊行至尼泊爾、泰國、菲律賓的駐港領事館表達訴求。參加者向使館人員遞交請願信,呼籲各國政府保障移民工權益,包括加強監管中介公司,杜絕超收中介費、取消強制留宿、延長終止合約後在港的逗留時間等。

要求落實家務勞工公約 設立臨時宿舍

隊伍要求尼泊爾、泰國等政府落實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第189項家務勞工公約(Domestic Workers Convention)。公約內容包括確立家務工的定義、重申家務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權利、確保家務工免受所有形式的虐待等。參加者亦要求母國政府在港設立臨時宿舍(shelter)。現時,若果移工在兩星期內找不到新僱主,必須離開香港。團體相信有了由國家設立的臨時宿舍,移工可以在較熟悉的語言、文化環境下暫居,既不用流離失所,亦可以鼓勵移工繼續尋找工作。當遭遇不公時,移工也不需自行承擔生活開支,可以留港投訴和參與檢控程序。

【惟工新聞】今日(5月10日),外勞事工中心(Mission For Migrant Worker, MFMW)發佈一項關於在港移民家務工(外傭)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大部份移工都被安排於不合宜的環境中居住。
 
外勞事工中心發表研究報告
 
半數人沒自己房間 休息不足影響健康
 
編按:惟工新聞去年舉辦工作坊,由獨立媒體(香港)小型岀版資助計劃支持,探討各行各業零散工狀況。參加者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訪談工友後寫成的故事將陸續刊登。到底免費報派報員被街坊追打至工傷怎麼辦?超市promoter如何被層層食價?配音員由合約制轉為零散化之後如何生存?月入過萬的陪月員真是一份筍工?工作不穩定又缺乏勞工保障底下的笑與淚,將為大家一一披露。
 

 

【惟工新聞】阿珍很喜歡小孩。在公司做了二十多年會計,廠房北移,她選擇留在香港。中年轉職不算順利,幾經轉折,她報讀了婦女中心的陪月課程。很多同期的同土學都比她先上岸,分別只在於其他人有生育照顧小孩的經驗,較易獲得僱主信任。有人勸她何必老實交代自已沒小孩,她卻堅持不想講大話。

等候工作期間做家務助理 精通養生煮食技巧

【惟工新聞】歲晚大掃除,又是雙職女性頭痛的時刻,尤其是一班在內在外都要做清潔的家務助理員。昨日(12月11日)家務助理總工會發佈今年歲晚大掃除服務的行價,由家務工即場示範如何清潔「萬年漬」,講述工作的辛酸。

工作量大時間緊促 工人做到「起唔到身」 

家務助理的工作與一般家居清潔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時間,僱主要求家務工於數小時內完成大量清潔工作,工人難有休息。當了家務工十三年的楊文露表示,僱主的監視令他們連廁所都不敢去。她自己曾被要求跪在地板起臘,當時缺乏輔助工具,做了四小時後她疲累得難以站立。工會指,家務工作導致的肌肉勞損問題嚴重,有工人因長期擦拭,導致雙手拇指彎曲變形。

歲晚大清潔比日常清潔的難度更高,為此工會在11月開始舉辦了大掃除培訓計劃,讓有經驗者向新人傳授技巧,並在長者屋進行義務實習。

洗邋遢格外操勞 促年廿八加人工

工會建議,由即日起至2017年1月15日前,家務工時薪應為120元,年廿八之前時薪應為150元,年廿八、年廿九則雙方自行議價。另外,工會認為僱主應根據家居面積考慮聘請家務工的人數,例如500呎或以下的家居,可聘用兩位家務助理做4小時,而900呎至1,200呎的家居,則應聘用三位家務助理工作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