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

香港韓國 老年貧窮大比爛

【惟工解密】自己和家人如何安老,可能是令香港人最為困擾的問題。退休後如何應付生活開支?身體出現毛病能否負擔醫療費用?體力下降行動不便誰來照顧?每一個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政府及私人企業不提供全面退休保障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和銀行不斷鼓勵憂心未來的打工仔買保險,甚至拿物業做逆按揭。而政府拒絕承擔安老和社區照顧服務,只計劃增加來港的外傭數量,繼續將照顧老人的責任推到家庭和移工身上。

故勿論這些「解決辦法」是否好的辦法,對於低薪群體來說,全都不是可行的選擇。結果只能繼續工作,卻因年老而被千方百計壓低收入——被外判商以一紙「自願離職」欺騙,失去遣散費的,不少就是這樣的年老工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透過拾荒賺取微薄收入的老人,更不斷被回收商壓價,同時被食環署和警察欺壓。

【惟工新聞】拾荒者一直清理、回收垃圾,為城市的環保默默付出,政府卻漠視他們的勞動,甚至無理票控。上月23日,拾荒者陳恭蘭(蘭姐)在北角工作期間,將一袋物品暫時放在地上,2秒後即有兩名食環署職員票控她亂拋垃圾,引起社會關注。直到本星期一(8月13日),食環署決定撤銷控罪。今天(8月15日)關注拾荒者團體「拾平台」召開記者會交代詳情,並呼籲食環署、環保署帶領公眾認識拾荒者,肯定拾荒者的工作價值。

政府不了解拾荒者工作    婆婆哭訴執法無情無理

蘭姐遭票控後,拾平台發起網上聯署行動,要求食環署撤控,並於7月30日陪同蘭姐到東區食環署與兩名衛生督察見面,提交申辯信及1595個聯署簽名。拾平台成員趙日輝指出,兩名衛生督察並不了解拾荒者,查問了工作流程、區內拾荒者人數等資料,最終口供長達六頁。

【惟工新聞】新福事工協會轄下「關懷貧窮學校」成立的組織「拾平台」,今日(28日)公布一項拾荒者調查報告。組織於3月24日在香港11個地區,以面對面問卷形式,成功訪問58間回收舖及505位拾荒者。調查結果指近八成受訪者為60歲以上長者,更有受訪者為96歲。受訪拾荒者的每日工作中位時數為5.5小時,平均月薪716月。團體據調查結果推算,全港每天拾荒者的總回收量達193噸紙皮,承擔全港至少兩成紙皮回收量。

【惟工新聞】只要你無身份證,拾荒為生也是犯法?一位53歲越南籍婦女今年4月被入境處發現她執紙皮和鋁罐,經盤問後承認撿垃圾販賣為生,被控「在遣送離境令有效期間開辦業務」,6月在沙田裁判法院遭判監24個月。被告不服判決上訴,惟今日(12月1日)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暫委法官彭中屏決定維持原判。

判案書顯示事主一家的生命安全在越南因債務受到威脅,以酷刑聲請身份在港逗留。她的丈夫已經逝世,兒子不在香港並已失去聯絡,但法庭並不接受以上求情理由,反指她不是首次「犯案」,須提高刑期以收阻嚇作用。

根據《入境條例》,酷刑聲請人在香港不可接受有薪或無薪的僱傭工作,開辦或參與任何「業務」。酷刑聲請人求職打工即等同黑工,拾荒為生亦被視為「經營業務」,無法循任何工作取得收入,只准領取國際社會服務社援助過活。

 

(Icon mad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