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

2018年首月,香港接二連三地爆出虐兒個案。涉事家長固然責無旁貸,更多人或許下一句就會問「學校呢?」的而且確,兒童幾乎半天都在學校渡過,學校就是他們的第二道防線。除了老師以外,學校更有社工負責接見個案、輔導及觀察學生──話是理應如此,但有別於中學編制,小學其實遲遲未有社工常規化的政策。早於2000年,福利事務委員會已通過中學全面推行「一校一社工」,並由社會福利局責成統籌新舊制度的過渡,小學服務卻到林鄭政府即將出爐的財政預算案才有一點風聲。換句話說,現時每間小學不一定會有社工,以致一旦有個案發生,可能沒有足夠的人手去跟進。
 
是次惟工新聞就訪問了小學社工阿輝(化名),了解他們前線的辛酸及心酸。
 
投標制度惡毒深遠 小學社工「跳板一塊」
 

編按:行行有本難唸的經,但又隔行如隔山,做這一行搞不懂那一行的甜酸苦辣。惟工新聞不定期深入訪問各行各業人 士,設立「惟工百業」系列,讓大家自述工作辛酸,打破分隔開全香港三百萬多打工仔的大小圈子。假如看完覺得自己返工更慘更血汗,不要去羨慕,不要去妒忌, 請將你的工作故事電郵至info@wknews.org,惟工新聞團隊會嘗試跟進,把你的心聲傳揚開去。
 


【惟工百業專訪】
「虛假問題製造虛偽工作!」
整筆過撥款為禍社福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