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如何妨礙小學的救參行動? 社工:「小學輔導做得好,社會會少好多問題。」
由惟工新聞發表 on Monday, 26 February 20182018年首月,香港接二連三地爆出虐兒個案。涉事家長固然責無旁貸,更多人或許下一句就會問「學校呢?」的而且確,兒童幾乎半天都在學校渡過,學校就是他們的第二道防線。除了老師以外,學校更有社工負責接見個案、輔導及觀察學生──話是理應如此,但有別於中學編制,小學其實遲遲未有社工常規化的政策。早於2000年,福利事務委員會已通過中學全面推行「一校一社工」,並由社會福利局責成統籌新舊制度的過渡,小學服務卻到林鄭政府即將出爐的財政預算案才有一點風聲。換句話說,現時每間小學不一定會有社工,以致一旦有個案發生,可能沒有足夠的人手去跟進。
是次惟工新聞就訪問了小學社工阿輝(化名),了解他們前線的辛酸及心酸。
投標制度惡毒深遠 小學社工「跳板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