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

由夢幻實習到對簿公堂(下)

編按:初找工作、未有經驗的人之中,有不少視低薪、無薪見習工作為獲取經驗、人脈與行內資訊,從而獲得長期職位的方法之一。不過初出茅蘆,是否就表要任人剝削﹖技巧未達爐火純青,是否就代表對公司全無貢獻,不應拿到一分一毫﹖經濟壞時要你共渡時艱,經濟好時就說要居安思危、不可隨便加人工的老闆們,真的是那麼好心,請你當見習是為了教你一技之長,「塞錢入你袋」﹖社會上未必人人有財力去應付從事低薪及無薪見習工作所需的機會成本及實際開支,這對不同階層獲得平等機會而言,是否好事﹖除了逆來順受,還有甚麼可能﹖本文翻譯自《衛報》,作者去年加入一間著名雜誌當見習,視之為夢想成真,不過在公司工作兩個月期間的見聞經歷,最終令她決定透過法庭向公司追討薪金。文章綜觀作者自身經驗及英國社會「見習成癮」的狀況,或能令正在/打算/曾經當見習生的你有所共鳴。  

上篇連結:https://wknews.org/node/1690

作者:亞瑪妮亞‧伊拿(Amalia Illgner)

由夢幻實習到對簿公堂(上)

編按:初找工作、未有經驗的人之中,有不少視低薪、無薪見習工作為獲取經驗、人脈與行內資訊,從而獲得長期職位的方法之一。不過初出茅蘆,是否就表要任人剝削﹖技巧未達爐火純青,是否就代表對公司全無貢獻,不應拿到一分一毫﹖經濟壞時要你共渡時艱,經濟好時就說要居安思危、不可隨便加人工的老闆們,真的是那麼好心,請你當見習是為了教你一技之長,「塞錢入你袋」﹖社會上未必人人有財力去應付從事低薪及無薪見習工作所需的機會成本及實際開支,這對不同階層獲得平等機會而言,是否好事﹖除了逆來順受,還有甚麼可能﹖本文翻譯自《衛報》,作者去年加入一間著名雜誌當見習,視之為夢想成真,不過在公司工作兩個月期間的見聞經歷,最終令她決定透過法庭向公司追討薪金。文章綜觀作者自身經驗及英國社會「見習成癮」的狀況,或能令正在/打算/曾經當見習生的你有所共鳴。下篇將於本星期五推出。

作者:亞瑪妮亞‧伊拿(Amalia Illgner)

【惟工新聞】中國製造業工人的處境一直為人詬病,近日蘋果推出iPhone X,富士康工人的狀況再次被討論——自2010年工人連環跳後,富士康聲言作出改善,但原來工人的薪酬至今依然徘徊在低水平,超時工作、高壓管理等問題從未解決。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農民工面對的問題早已不局限於富士康。近年中國不少工廠倒閉,同時新興行業急速發展,不少工人都轉投其他行業。這些工人面對怎樣的處境?情況有否改善?勞工機構勞動力在上月發表了報告,名為《服務業工人勞動狀況報告集》,發現服務業工人除了工資偏低和工時長之外,相比製造業工人的僱用形態更加零散,在工作時更要自行承擔意外風險和顧客給予的壓力。

五星級酒店林立 全職實習生工資低無可低

該報告集首先提及在深圳酒店業工作的工人。勞動力派發了58份問卷,其中36份來自兩家五星級酒店(一家為央企投資管理,另一家為國際集團),7份來自幾家全國連鎖酒店,15份來自三家當地商務酒店。

【惟工新聞】記者不是一份舒適的工作,每天要四處奔波報導,腦袋要持續運轉,緊貼最新時勢,問到適當的問題,臉皮要夠厚,不得怯場,有時候更要面對和承受經濟政治打壓。然而,選擇傳理系的朋友都多少抱有一腔熱誠。但只有熱誠並不足夠,記者亦需要生活。新聞系畢業生阿Joe(化名)本來想做記者,那年暑假去了某紙媒實習,以極低薪做著全職記者的工作。實習中,他體會到現實與理想的張力,最終無奈放棄,因為傳媒環境與工資實在難以容下他的理想。

紙媒界北韓 禁屬下記者聯絡行家

在Joe的大學,實習雖能夠以3個學分的課堂替代,但很多人都會選擇做intern,一來借機窺探課堂外的社會現實,二來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傳媒工作。大學所提供的實習選擇不少:紙媒、電台、電視台、廣告業都有。Joe對電台較有興趣,但最後被分發到紙媒實習。

Joe簡介不同實習性質,提到紙媒當中唯獨有一間不聘請實習生:「嗰間都真係『傳媒界北韓』!佢地有自己公司手提電話,每個員工一部,check到你聯絡其他行家嘅話即炒。如果發現你爆料係會告到你甩褲,再加搵人接你同你屋企人放工。」

價錢出兩成 買下全職時間與勞力

導言:學生被要求在進入職場前便掌握行業基本技能,使實習經驗成為必須品,即使待遇再差,學生仍前仆後繼尋找實習機會。面對苛刻老闆,實習生毫無議價能力,成為廉價甚至免費的人力資源。惟工新聞專訪數名於政黨、會計公司、醫院、新聞機構實習的學生,且看他們面對的勞動條件與所得成果,是否「值得辛苦」又「學到嘢」。


「唔使做嘢又有錢落袋」,並不只在招聘版的詐騙廣告才見識得到,現實中確有可能發生,且是以更為冠冕堂皇的姿態出現。曾於城大專上學院(下稱CCCU)就讀的阿明(化名)力數校方不負責任,並無盡力確保學生在實習中有否得到學習機會,卻能坐收數千學費。儘管實習成果令人失望,在招生時,校方還以實習為課程賣點,推銷方法則是在實習期間要求學生與政治明星拍照,以照片作為宣傳亮點。縱然實習已過去一年,回憶這筆混帳時,學生阿明心中怨憤仍未平伏。

實習花費6千蚊 老師鼓勵勿收車馬費

阿明曾於CCCU修讀社會科學副學士(公共行政及管理),該科學生需要在一年級暑假時從政黨、NGO、智庫等機構選擇實習,做足160小時才能符合修業要求。

【惟工新聞】打工仔不自強就沒有政治自由!今日有傳媒指近期有院校正向僱主洽商實習計劃,部份僱主露骨狠批佔領運動,揚言篩選實習生時會詢問學生有沒有參與佔領,應徵者的答案「will make a difference」。有協助青年就業人士稱僱主可能在面試前已上網起底,隱瞞也未必有用,甚至有反效果。現時僱主積極掌握應徵者個人資料,市民卻不易查證哪個僱主厲行政治打壓,難以發起不合作運動反制。

明報專欄今放風 篩選應徵者
佔中
《明報》的余諫之專欄今日放風,稱有僱主向院校稱不滿佔領運動,表明在與院校合作搞實習計劃時,將質問前來應徵的學生是否曾經參與佔領,據此進行篩選,答案如何「will make a difference」。

不過,該文亦表示另有僱主未必強調佔領運動破壞經濟,會著重應徵者的品格和價值觀。暫未見有僱主會詢問應徵者另外的政治取向,例如是否支持警察或周融,或有否參與反佔中陣營的行動。

中學嫌出席研討會「激進」 東亞高層稱中環有黑名單

該文又指有專業協助青年就業的人士呼籲求職者坦白從寬,僱主可能在面試前已從社交網站或其他渠道上網起底,應徵者隱瞞也不能過關。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認為,實習課程至多選修,而只要有勞動事實,就要給工資。(攝影:王顥中)

編按:標準工時立法諮詢上月底結束,青年勞工也被牽連進去,早前一再有僱主公開表示青年求職不得考慮薪金高低。這種主張背後依恃的「扣薪買履歷」思維,也導致各種「實習」成為在勞動市場上置人於弱勢的手段,四年前最低工資立法時,多個政黨親曾支持政府將實習工作剔出法例保障範圍。借「實習」之名榨取血汗的做法,近年在全球各地愈趨流行,包括不同行業的無薪實習。惟工新聞承蒙台灣苦勞網授權,特此轉載「無薪實習」系列報導,兩地一水之隔,今日台灣會否是明日香港?
 


【無薪實習】專題系列四
假實習真職訓 利資損勞

陳逸婷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陳韋綸

高醫大學生(左)現場陳述自己無薪實習被充作廉價勞力的經驗,要求教育部介入處理;高教司專委梁學政(右)則重申「實習不是打工」,不受《勞基法》保障。(攝影:王顥中)

編按:標準工時立法諮詢如火如荼,青年勞工也被牽連進去,早前一再有僱主公開表示青年求職不得考慮薪金高低。這種主張背後依恃的「扣薪買履歷」思維,也導致各種「實習」成為在勞動市場上置人於弱勢的手段,四年前最低工資立法時,多個政黨親曾支持政府將實習工作剔出法例保障範圍。借「實習」之名榨取血汗的做法,近年在全球各地愈趨流行,包括不同行業的無薪實習。惟工新聞承蒙台灣苦勞網授權,特此轉載「無薪實習」系列報導,兩地一水之隔,今日台灣會否是明日香港?


【無薪實習】專題系列三
學校:學習收穫就是報酬

陳逸婷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陳韋綸

金馬50感動落幕後,有誰看到無薪付出勞動的實習生?(圖片來源:金馬影展)
 

編按:標準工時立法諮詢如火如荼,青年勞工也被牽連進去,早前一再有僱主公開表示青年求職不得考慮薪金高低。這種主張背後依恃的「扣薪買履歷」思維,也導致各種「實習」成為在勞動市場上置人於弱勢的手段,四年前最低工資立法時,多個政黨親曾支持政府將實習工作剔出法例保障範圍。借「實習」之名榨取血汗的做法,近年在全球各地愈趨流行,包括不同行業的無薪實習。惟工新聞承蒙台灣苦勞網授權,特此轉載「無薪實習」系列報導,兩地一水之隔,今日台灣會否是明日香港?
 


【無薪實習】專題系列二
金馬影展 學習還是勞動?

陳逸婷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陳韋綸

今年(2014)5月,高教工會赴教育部抗議無薪實習問題普遍,主張實習生實習時若有提供勞務事實,應受《勞動基準法》保障。(攝影:王顥中)

編按:標準工時立法諮詢如火如荼,青年勞工也被牽連進去,早前一再有僱主公開表示青年求職不得考慮薪金高低。這種主張背後依恃的「扣薪買履歷」思維,也導致各種「實習」成為在勞動市場上置人於弱勢的手段,四年前最低工資立法時,多個政黨親曾支持政府將實習工作剔出法例保障範圍。借「實習」之名榨取血汗的做法,近年在全球各地愈趨流行,包括不同行業的無薪實習。惟工新聞承蒙台灣苦勞網授權,特此轉載「無薪實習」系列報導,兩地一水之隔,今日台灣會否是明日香港?
 


【無薪實習】專題系列一
金星娛樂 夢想的代價好大

陳逸婷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陳韋綸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