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惟工新聞】自2018年11月起,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下稱惠特尼美術館)近百名職員發起抗議,要求掌管武器生產商Safariland的副館長沃倫·B·坎德斯(Warren B. Kanders)辭職。Safariland生產的催淚彈被美國警察用來在墨西哥邊境襲擊移民工和抗議者,也被指用來對付在波多黎各抗議的人民。這場抗爭歷時大半年,不僅引來社會行動者的大量抗議,更激起美術館參展者集體退展,最終迫使坎德斯辭職。

武器生產商的利潤來源無分國界。Safariland旗下的防武廠商Defense Technology便為香港警察供應海棉彈。沒有這些發戰難財的武器供應商,各國的警察根本無法頤指氣使地對付抗爭者。這次美國藝術工作者的抗議,直指這些躲在執行暴力的警察和政權後的生產商。

藝術家常予人一副社會上流、不吃人間煙火的印象。對整個社會來說,多數人都會將藝術家當作商業畫廊的藝術家,靠賣作品為生,但實際上藝術家的創作,以致是為生方法五花八門,實不能夠一概而論;不用顧掛生活的想像,亦只存在於鏡花水月之中。是次訪問,請來了最近帶頭提出創立藝術家工會的獨立藝術家黃嘉瀛KY,及阿傑(化名)、阿輝(化名)兩位藝術家,分享生活,也談論工會的展望。
 

【惟工新聞】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被賣豬仔到異國的工人尤其如此。法國平民劇團(Théâtre de l'Ordinaire)一次在鄉間散步,意外發現一片附近無人知曉由來的神秘墓地,調查之下,方知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招到法國戰場的華工墳場。他們與香港藝團合力炮製《西線無戰事:一戰華工版》一劇,重現這段塵封百年的外傭輸出史。劇團在法國戰績輝煌,去年曾為藝術家和自由工作者發起罷工,前日在港出席分享會時更表示「藝術家也是工人」。

無名的「流芳」:當藝術家變成歷史偵探

1915年,一戰戰火正酣,對戰局虎視眈眈的除了西方列強,還有其時由北洋政府主政的中國。為討好協約國,逾14萬位華工就被中國招募到遠在法蘭西戰場,修鐵路挖戰壕,不少工人因而犧牲。是次演出的節目經理吳文基(Eric)回想當初在法國鄉郊看見的情狀,「路上有個牌仔,寫住『中國人墳場』,轉角行入去豁然開朗,見到一大片墳地。」那正是一個世紀前工人們的埋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