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工

【惟工新聞】英國早前一份報告揭露僱傭關係的性質愈來愈不穩定。根據該份報告,英國正在大幅發展的「零散工經濟」(gig economy)規模在過去三年間增長了兩倍,共有470萬名工人任職。

這份工會大會(Trade Union Congress, TUC)和赫特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學者的研究報告發現,多達十分一的適齡工作人口正在「零散工經濟」平台工作,在2016年該數字只有5%,成為現代人力市場快速轉變的象徵。

透過揭示Uber和Deliveroo這類電子平台的增長如何激發一場就業世界的變革,報告警告傳統「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正在消解,愈來愈多工人的權益跟不上勞動巿場的變化速度。

近日,內地一間網上貨運平台「貨拉拉」在廣東、天津、昆明等全國各地調低運費,引發司機罷工抗議。據工人在網上發布的消息,為了對抗平台進一步削減司機收入,珠三角一帶的司機在7月18日發起了3天罷工。

另一方面,近300名司機亦在同日早上聚集在浙江省寧波市金融硅谷產業園的貨拉拉分部外,拉橫額抗議運費下調,一度引發交通癱瘓。其間示威工人疑與警察衝突,兩名司機被拘。7月19日,另外百多名司機則在深圳多麗工業園「貨拉拉」總部外抗議,遭大量防暴警察包圍。網上視頻顯示現場同樣爆發衝突。

據悉,本次涉及下調車手運貨單價的「貨拉拉」,母公司實為香港初創企業 Lalamove,由香港科技園協助初期發展。由2013年開始,該公司從創投基金募資超過4億美元,業務範圍涵蓋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國家,以及中國135個城市,全球車手總數已達到300萬。

早前,Google多份洩漏的內部文件指出,該公司聘用的臨時工人數已超過全職員工。在2019年3月,該公司的巿值為7,980億美元(約6萬2千億港元),僱用了12萬1000名臨時工和10萬2000名全職工。

不少Google的現職和前臨時工均表示,雖然他們不時與全職員工一同工作,但大多由中介公司聘請。他們的薪金較低,福利有別於全職工,也沒有有薪假期。

分析師指,Google透過非正式僱用員工,可在每個職位上節省多達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但這種依賴臨時工(通常被稱為「臨時服務承辦商」)的政策,已在全職員工之間產生爭議。全職員工開始為臨時工同事的工資差距、缺乏有薪假期和工作保障發起抗議。

博士生做臨時工 加班只望轉全職

【惟工新聞】7歲的爛漫女孩在天水圍公共屋邨一個公園中活蹦亂跳,母親葉太(化名)數算著自己同時做的幾份工作:「屋企一份工、湊小朋友一份工、清潔自己家居又一份、酒樓傳菜又一份、推銷奶粉一份,總共五份工。」家務佔了葉太一半的工作時間。

家庭主婦要花不少時間照顧家庭和子女,但家務勞動並無報酬,如果要幫補家計,選擇或只剩下上班時間較彈性的零散工。葉太有三個子女,靠丈夫一人的收入難以負擔所有開支,想工作賺錢「幫輕下」,「做長工的話,個小朋友讀小學,未必日日畀請假,小朋友有家長日呀、唔舒服,唔係話隨時請到假,我哋啲主婦都係做兼職㗎啫」葉太坦言,家庭人數多,開支必然不少,「電費千幾二千蚊,食又貴,40蚊一個餐,好貴㗎」。

送贈品邀新手媽媽入「媽咪會」 散工跑數一日最少開10單

【惟工新聞】最近,「大專流浪教師」這個名詞在香港比較常聽,意思其實是指在大專院校的兼職講師。作為一位大專教師,他們需要花很多時間改簿和製作教材,甚至要接受學生的諮詢。但是,兼職的大專教師的教學資源卻嚴重不足,他們沒有辦公室,改簿和製作教材時間不計工資,更隨時可以被推翻合約,面臨失業。惟工新聞訪問了三位大專流浪教師,深入探討大專教師的教學辛酸。

攻讀博士學位 任職幾間大專的兼職教師

【惟工新聞】香港失業率多年來介乎3-5%,幾乎為全球最低。但相信讀者都能深切體會,有工開絕不等於收入穩定,生活無憂。其中,從事非連續性僱傭合約(即工作時間不符合連續四星期,每星期工作18小時,簡稱418)的零散工情況最為惡劣,因為《僱傭條例》開宗明義不保障這類工人。換句話說,工作不足「418」的工人,沒有病假、年假、產假、休息日,老闆想的話亦可以任意解僱而不提供任何賠償。

「零散工陣線」在今日舉行記者招待會,發表零散工報告。陣線於今年5至7月期間,在九龍西擺設問卷街站及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527位市民對零散工作意見,當中51%的受訪者,即273人三個月內曾經炒散。受訪者對零散工的整體印象,評分1至3分佔46.7%(10分為滿分),而描述對零散工感覺時,「自由」、「冇保障」、「不穩定」這些詞語出現頻率較高。高達78.2%受訪者認為,零散工的收入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最難負擔的是醫療費用。45.9%受訪者認為,零散工工人處於貧窮狀況及從事散工沒法脫貧。

【惟工新聞】近月高爾夫球場用地發展爭議不絕,高爾夫球作為貴族運動,不少人都對它的運作都不太了解,《惟工新聞》訪問了入行多年的高爾夫球場球僮阿Ming(化名),讓大家窺探這個行業的具體工作,細說球場如何為了遷就尊貴的客人,將基層員工的利益放到最後。

一大片草地平滑的草地,是阿Ming喜歡親近的大自然,受高爾夫球場環境吸引,他入行成為球僮。正式成為球僮前,阿Ming曾跟隨指導員上過幾堂課,亦跟過其他球僮視察數次,經歷共5、6次訓練。訓練內容包括不要阻擋老闆移動、仔細觀察老闆打出高球路程、指示洞與洞之間的距離等。因需長時間在室外工作,球僮平日的著裝大多都掩蓋身體,女的會帶客家帽,再以布遮蓋臉部,戴太陽眼鏡,穿長褲;男的因不怕晒黑,穿著得較簡便,會穿短褲。

阿Ming講解行業的概況,他指不少球僮都是四、五十歲入行,現職的球僮約五、六十歲,以女性主,而多年來入行的人數不少,但只會有少部份人留低,因為工作環境不佳,又熱又焗,面對的壓力十分大,終日提心吊膽怕被老闆罵,所以好些人只是做過一次就不再去上班。

編按:2003年,香港經歷沙士一疫令經濟大幅下滑,大學教資會於是大舉削資,激起了各院校教師和學生的反抗。十五年來,教資會削資從未停過,其後果已經從聘用零散化、部門工作劇增和大學整體氣氛緊張等現象表現出來。究竟造成矛盾愈演愈烈的原因是甚麼?讀者可參考中大員工總會關於教資會削資的文章。

上篇:大學教職員被炒之謎:零散化的大學教育
中篇:大學零散工:兼職教師困難知多少

文:余真

大學文件工作越來越多,聘用越來越零散,每個部門都工作得喘不過氣來,大學整體氣氛緊張,各級矛盾增加,到底罪魁禍首是誰,問題出在哪裏?員工總會前任會長吳曉真Emily隨家庭旅居海外,卻未有忘記大學的憂患,最近在《明報》連續撰文兩篇,指出這些問題的源頭在教資會(UGC)的撥款政策和操控。 

【惟工解密】近年,印尼的棕櫚油(palm oil)產業造成的生態破壞波及整個東南亞,同時奪去本國大批農民的土地(land grabbing)。在印尼,很多受影響的農民組織起來反抗。在國際層面上,跨國污染引發環保、人權和勞工組織進行各種調查,探討棕櫚油產業破壞環境的程度,以及整個產業如何剝削工人。最近,亞洲專訊研究中心(Asia Monitor Resource Centre, AMRC)聯同棕櫚油監察(Sawit Watch)發表題為《利潤高於人民——金光集團棕櫚油產業鏈的勞動狀況》(Proft Over People: Working Condition in Sinar Mas Palm Oil Supply Chain)調查報告,揭露金光集團(Sinar Mas Group)位於婆羅洲中部的棕櫚種植園高度剝削的情況。 

從西非到印尼:五世紀的棕櫚油超簡史

大學零散工:兼職教師困難知多少

編按:兼職講師是今天大學教育系統中的零散工,而且人數愈來愈多,已經成為無法漠視的群體。以中大為例,該校全職教學人員是1623人,兼職講師則有229人,亦即差不多8名教員便有1人是兼職講師。究竟這些員工面對怎樣的工作條件?如何被學校制度排斥?讀者不妨參考這篇轉載自中大員工總會會訊的文章——〈兼職教師困難知多少?〉。

上篇:大學教職員被炒之謎:零散化的大學教育
https://wknews.org/node/1757


到底中大有多少兼職教學人員?大學每年公佈的資料只有全職教學人員數字,沒有兼職。[1] 我們先後透過立法會議員向教資會及教育局索取數據,可惜數字似乎並不全面。[2] 這為數不少的兼職教師到底面對什麼困難?有些可能是我們想都沒想過的。

困難一:看似時薪高,收入其實不穩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