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

編按:2003年,香港經歷沙士一疫令經濟大幅下滑,大學教資會於是大舉削資,激起了各院校教師和學生的反抗。十五年來,教資會削資從未停過,其後果已經從聘用零散化、部門工作劇增和大學整體氣氛緊張等現象表現出來。究竟造成矛盾愈演愈烈的原因是甚麼?讀者可參考中大員工總會關於教資會削資的文章。

上篇:大學教職員被炒之謎:零散化的大學教育
中篇:大學零散工:兼職教師困難知多少

文:余真

大學文件工作越來越多,聘用越來越零散,每個部門都工作得喘不過氣來,大學整體氣氛緊張,各級矛盾增加,到底罪魁禍首是誰,問題出在哪裏?員工總會前任會長吳曉真Emily隨家庭旅居海外,卻未有忘記大學的憂患,最近在《明報》連續撰文兩篇,指出這些問題的源頭在教資會(UGC)的撥款政策和操控。 

編按:香港政府將於明天發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市面上不少聲音要求派錢。其中一種主流意見是,反正政府都只會亂花錢,長遠社會保障又爭取無望,那就不如直接派街坊好了。對於年年派錢,政府同樣坐擁龐大儲備的澳門來說,政府公共開支又是怎樣的一回事?惟工新聞轉載愛瞞日報2017年12月25日發表的一篇投稿文章,讓讀者多一個角度看公共財政問題,以及生於「富裕」城市對政府應有什麼要求。

文/唏噓的澳門人

說到澳門,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賭。說起澳門政府,無論是香港還是國內的朋友,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就是派錢。即使不作詳細的資料對比,我都可以肯定,澳門確實是全中國福利最好的地方,所以這就是事實的全部嗎?就讓我們和對岸的香港對別一下,看看當中的細節。(見圖)

2018年首月,香港接二連三地爆出虐兒個案。涉事家長固然責無旁貸,更多人或許下一句就會問「學校呢?」的而且確,兒童幾乎半天都在學校渡過,學校就是他們的第二道防線。除了老師以外,學校更有社工負責接見個案、輔導及觀察學生──話是理應如此,但有別於中學編制,小學其實遲遲未有社工常規化的政策。早於2000年,福利事務委員會已通過中學全面推行「一校一社工」,並由社會福利局責成統籌新舊制度的過渡,小學服務卻到林鄭政府即將出爐的財政預算案才有一點風聲。換句話說,現時每間小學不一定會有社工,以致一旦有個案發生,可能沒有足夠的人手去跟進。
 
是次惟工新聞就訪問了小學社工阿輝(化名),了解他們前線的辛酸及心酸。
 
投標制度惡毒深遠 小學社工「跳板一塊」
 

中大人問嶺大人:勞工情況比較

編按:各大專院校絕大部分院校的清潔工及保安皆悉數外判,現在只有中文大學直接聘用清潔工。究竟直接聘用和外判清潔工的待遇有何分別呢?此文章原刊登於中大基層關注組早前出版的《工友報》,惟工新聞特此轉載,透過兩位嶺南大學學生讓大家了解在嶺南大學的外判清潔工待遇狀況,

* * *

受教資會(UGC)資助的大專院校裏,中大是唯一直接聘用清潔工的院校,其他都是外判。這個「唯一」固然值得宣告,但更有意義的是,到底直接聘用和外判下工友待遇分別如何?校方和同學能否改善外判流弊?中大工友的情況本專題有另文交代,這篇文章則訪問了兩位嶺大同學Parkson和Apple,了解嶺南勞工情況。

 

外判制下的嶺南清潔工

中大基層關注組:大專外判問題探析

編按:時至今日,大專院校的外判制已成為常態,絕大部分院校的清潔工及保安皆悉數外判。隨著工友待遇因外判而惡化,校園內亦不時出現學生與工友的聯合抗爭。中大基層關注組在早前出版的《工友報》中,整理各院校的外判現況,嘗試提出未來抗爭的著力點,惟工新聞特此轉載。

自2003年審計署鼓勵八大院校擴大外判比率,不時有大專外判工友待遇欠佳的報導傳出,上學年嶺大、理大、浸大更分別出現學生與工友的聯合抗爭。本文透過整理各院校外判狀況,引介中大發生過的抗爭事件,提出未來抗爭的著力之處。

UGC撥款制度與大專院校的財政狀況


圖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架構

每年低估盈餘600億 呢個財爺真易做

 
【惟工新聞】財政預算案將於明天公佈。在此之前,先跟財爺翻翻舊帳。在「梁曾惡鬥」的江湖傳聞之下,財爺曾俊華好像成為抗梁英雄。然而事實是否如此?
 
每年少600億 等同一條高鐵
 
翻查記錄可知,過去十多年來,每年財政預算案均低估香港的財政盈餘。平均每年低估600億!亦有消息指,今年的實際盈餘亦將超過600億,較去年預算超出6倍有多。財政司的預算能力實在令人擔憂。
 
往年財爺計錯數如下:
 
2004/05年度:計少835億
2005/06年度 :計少24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