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惟工新聞】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增加3.52億撥款以改善社福機構員工薪酬。近日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接到有鄰舍輔導會復康服務的員工投訴,表示機構以年度1000元的方式加薪,每月平均只加83.3元,與按照撥款計算的每月610元相差甚遠。有已在院舍工作逾20年的助理員深感不忿,指「工作做咗咁耐咁剝削」。

工會指,按照社會福利署非政府機構一般職位薪級表,院舍服務員薪酬應屬第一標準薪級的第三點($13885)至第十三點($16975)之間,工會按照中位數第八點($15365)升兩點($15975)計算,新增薪酬約為每月$610元。

然而,鄰舍輔導會只以年度1000元方式加薪,而且員工在周年評檢獲C級及沒有接到口頭或書面警告的情況下,才可於明年6月得到該1000元。工會批評鄰舍輔導會剝削前線員工,而將加薪撥款挪用作其他用途,亦屬濫用公帑。

編按: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昨日在電台節目指,「明日大嶼」計劃屬長遠土地投資,不能與推行全民退保相比,他稱全民退保會不斷累積赤字,直言「小數怕長計」。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撰文反駁,指全民退保是集體儲蓄,大白象工程才會導致赤字,強調坊全民退保不是「有出冇入」,而是由政府、強積金和財團支付的累進利得稅等多方供款作獨立基金。


文: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

【投稿】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在10月15日出席電台節目,有市民質疑全民退保所花費用遠較填海為低,為何不推行全民退保?羅致光表示,發展土地儲備定必有爭議性,但如果要未雨綢繆,就必須投資,而投資與消費不同。他又提到,如實施全民退保,「經常帳目開始時便已有赤字,赤字更會不斷增加,問題就不單是現時投放1,000億、2,000億或5,000億,問題會累積下去」。言下之意,倒錢填海造島是投資,讓長者老有所養是赤字。羅致光作為立法會福利界前議員及曾於大學任教社會工作的學者,竟與林鄭這個霸道的主子沆瀣一氣,其言論之涼薄,實在令人側目。

建人工島用一萬億,是什麼概念?

【惟工解密】上周三(10月10日),香港政府的施政報告宣布,將在大嶼山以東水域填海,興建面積達1700公頃的人工島。政府並沒有交代人工島的造價,但各方估算由五千至一萬億港元不等,令公眾嘩然。

五千億、一萬億究竟有多少,相信沒有人能夠想像得到。但我們可以透過對比其他由中國政府主導的基建項目造價,來得到一些初步概念。

在2013年,中國政府推出「一帶一路」計劃,透過融資在東南亞、中東、非洲和歐洲的78個國家發展航運、鐵路及能源相關的基建工程。在「一帶一路」旗下推出的基建數以百計,我們先看看比較著名的一些。

輸油管、港口、鐵路、機場、水力發電站......加起來不過5000億港元,在香港可能還不夠興建人工島!

【惟工新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10月10日)發表任內第二份報告,其中提到將重啟工廈活化計劃,如工廈申請改裝成過渡性房屋,「政府會彈性處理規劃及樓宇設計等規定,申請人亦無須繳付指定作過渡房屋用途的豁免書費用」,變相肯定工廈可作為居住用途,又「鼓勵」工廈業主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提供過渡性房屋給有住屋需要的基層市民。

工廈炒價高於住宅、寫字樓 團體批新政策「杯水車薪」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任真表示,不反對相關政策,惟她憂慮最終的活化工廈的過渡性房屋數目少,不少工廈業主寧願將工廈作炒賣,直言政策「杯水車薪」。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文件,工廈的物業售價指數由07年開始至今,比住宅、寫字樓、零售業樓宇高。她認為,改裝工廈作住屋,又要有獨立廚廁,成本高,變相令租金貴。而街坊普遍不太接受共居,她期望落成的過渡性房屋為獨立單位。對於政府早前已獲數名業主同意將整幢工廈改裝成過渡性房屋,合約為期約5年,任真質疑5年時間太短,若5年後工廈不再做過渡性房屋,未上公屋的住戶則要搬走。

編按:今日(10月10日),林鄭宣讀施政報告,表示會於任內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6:4改為7:3,並謂已經出現「置業階梯」。卻沒有交代所謂的七成公營房屋當中,公屋和居屋各佔多少。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撰文指出,政府將公營房屋推向市場,逼人買樓的思維仍然沒有改變,提倡應以每個住戶均可居住一個公營房屋單位為目標。

文:譚永賢(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鄭崇理(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
 
林鄭月娥政府上任滿一年之際,推出多項房屋政策並展開土地大辯論,除了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綠置居」和「白居二」恆常化外,今年再提出修訂資助出售單位定價和轉售限制、市建局項目改作首置盤、一手空置稅、過渡房屋、改撥九幅地建公營房屋和規管發展商擠牙膏式賣樓。政策手段之多,可見新任政府希望在上場之際博取市民的掌聲,但政府在背後對於公營房屋的一套思維,依舊無變。

【惟工新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10月11日)發表任內後第一份施政報告,勞工政策提出的兩項「新措施」包括建議延長產假和加強規管外傭中介,但一字不提標準工時立法,是三年來政府首次有施政報告完全不討論規管工時。

研究延長法定產假

施政報告在「勞工」部份有兩項以藍字標明的「新措施」,其中一項是研究改善法定產假,將現時10星期的法定產假延長。林鄭月娥又稱勞工及福利局建議將男士侍產假由3日延長至5日。

移工團體多年來批評有大量外傭中介公司濫收非法中介費,並擅自扣起工人的戶照,要求港府嚴正監管。今年施政報告終於表示要加強規管職業介紹所,以保障外籍家庭傭工,但內文未有提及任何具體措施或實施時間。

三年首次不提規管工時

不過即使產假和侍產假有機會延長,打工仔的得益可能會在平日的長工時裡扣回來。今年的施政報告是三年來政府首次不提「工時」一詞的施政報告,顯示林鄭月娥政府缺乏意欲規管工時。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今年6月通過標準工時委員會建議,拒絕立法制訂標準工時規管過勞狀況,僅要求僱主與僱員訂立有列明工時及加班補水安排的書面僱傭合約。施政報告的表態,可能再一次表明標準工時立法在可見將來不會出現。

【惟工新聞】梁振英出任特首期間稱香港房屋問題乃「重中之重」,結果現今樓價比他上任前不但不跌反而暴升,市民更難安居,林鄭月娥走馬上任之後情勢會否改變?今日(10月11日)她發表上任特首後第一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未見驚艷,「新措施」之一所謂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會擴大使用預製組件,可能打擊本地建築工人就業,對住屋的用家和生產者都未必有利。

工資增幅不及樓價一半 側重居屋無望安居

施政報告在多個段落均提及「公營房屋」的建屋計劃及數量,但「公營房屋」這個字眼同時包含「出租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主要為居屋)」在內,水份含量甚重,無法從中判斷實際公屋建屋量。但林鄭卻特意註明於2017年年初預售約2,100個新建居屋單位,並預料在2018年第一季推售約4,400個居屋單位,數字與建屋進度十分清晰,對公屋建屋量則一字不提,姿態上對定價與樓市掛鉤的居屋更加重視。

居屋售價與私人住宅市價掛鉤,房委會一般定價為市價七折,買樓開支直接受樓市影響。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顯示梁振英出任特首期內全港私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平均狂飆64%,但統計處表示同期就業人士每月入息中位數只增加31%,不及樓市升幅一半。若樓市升勢持續,市民購買居屋單位的開支只會進一步拋離負擔能力,難望安居。

【惟工新聞】特首梁振英即將卸任,但他今日(1月18日)在任內發表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仍然不忘為香港埋下炸彈,除了繼續拖延標準工時立法和維持公屋低建屋量,施政報告更提出以大削打工仔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為代價去取消強積金「對沖」,並向貧窮長者開刀,把領取長者綜援的下限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

取消對沖有條件 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狂削四分之一

容許僱主擅自在僱員強積金戶口挪用供款支付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對沖機制」成為打工仔公敵,施政報告建議逐步取消相關機制,惟同時提出大量條件,其中最聳動的是狂削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將服務滿1年可獲月薪的三分之二減至二分之一,即時蒸發25%金額。梁振英對僱員出辣招,另一邊廂卻對老闆示好,施政報告表示取消「對沖機制」不僅不具追溯力,僱主在實施日期前將獲「豁免」,而且政府更擬以公帑資助僱主的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開支。

提高領取長者綜援難度 下限年齡升至65歲

【惟工新聞】今日,梁振英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神奇的是,勞工相關政策被納入第九章《退休保障及人口政策》中的一個小標題「勞工」之下,內容只有3節(200-202),分別報告2017年增加最低工資、標準工時委員會將提交(沒有標準工時的)報告、以及剛頒布的《職業介紹所實務守則》。
 
沒有標準工時,沒有其競選政綱當中承諾用於保障工傷工人的中央僱員補償基金自是意料之內。但最荒謬的是有關強積金對沖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的安排。
 
有關遣散費、長期服務金和強積金的部分被放在「改良強積金制度」的小標題之下。第188至189節指,政府將建議逐步取消對沖,當中的細節包括:
一. 不設追溯期,即實施前的僱主供款可獲豁免,繼續可以對沖;

【惟工新聞】2014年雨傘運動後香港警察形象大跌,特首梁振英今日(1月13日)發表施政報告,在「青年發展」部份明言警方將緊抓對青少年的工作,是任內四份施政報告之中的首次。

梁振英稱警方將在多方面加強對青少年的工作,包括少年警訊。相關項目涉及在八鄉設立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暨青少年綜合訓練營,預計2017年啓用,對象主要是少年警訊會員、學生、青少年團體、少數族裔人士及耆樂警訊會員。

警方亦計劃增加學校聯絡主任。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