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

編按:港鐵本月加價天怒人怨,但乘搭其他公共交通又是否可以倖免於難?巴士迷木子人檢視近年巴士路線發展,揭發九巴一再藉輕微改動路線加價,沙田和大埔來往九龍的路線都有類似例子,一旦成功車費加幅可達37.5%,甚至遠遠壓倒港鐵。九巴母公司載通國際控股2015年經營盈利近7.3億元,較上年度暴升66%,到底是否這種加價策略所致?且看箇中曲折。


文:木子人

2016年初,運輸署及九巴提交2016-2017年沙田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除原有路線的優化建議外,報告還建議開辦五花八門的特別線,主要於繁忙時間服務。某程度上,這些特別線的確能方便沙田區市民,但建議收費比相若路線大幅提高,且欠缺合理原因。

觀乎近年的路線發展計劃,筆者認為九巴有跡象借開辦昂貴特別路線為藉口,「陰乾」原有相若路線,再把特別路線「提升」至全日服務。屆時只剩昂貴新路線,市民無從選擇下「被加價」。此方法既能繞過行政會議的年度審議程序,又能達到大幅加價的目的,實在是九巴所樂見的。

借「區域性重組」為名大幅加價,藉以取代原有路線

港鐵加價2.65% 即是甚麼意思?

【惟工新聞】港鐵昨日(5月30日)宣佈於6月26日起按「可加可減」機制調整票價,並公佈加價詳情,平均加幅為2.65%。這是港鐵連續第七年加價,受害市民數以百萬計。

2.65%只是「平均」加幅,部份繁忙路線加幅更高,例如將軍澳來往中環,粉嶺來往紅磡,馬鞍山來往旺角等。

到底加價意味甚麼?惟工新聞馬上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