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

正當香港社會為標準工時應否立法猶豫不決時,瑞典已在進行縮短工時至6小時的實驗計劃。實驗發現縮短工時不但對有利員工的健康和提升工作效率,而且還能提高利潤,狠狠地反駁了那些說標準工時會令中小企執笠的說法。惟工新聞特此翻譯《衛報》報導,看看香港的勞工待遇究竟落後世界多少個世紀。
 


以往瑞典曾進行新的工時制的嘗試,但10前瑞典的政治力量向右傾後,這些嘗試就被拉倒。現在瑞典再次進行試驗,哥德堡(Gothenburg)一間名為斯華德戴倫(Svartedalens)的護老院自2月起,護士由原本8小時工作制轉為6小時工作制,但工資並沒有改變。這個實驗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高員工的工作質素和效率。

護老院實驗:護理員減壓,長者更舒服

「以往我常常感到筋疲力盡,當我回家後就會在沙發上睡昏。」41歲的斯華德戴倫護老院的助理護士莉絲樂天‧佩特森(Lise-Lotte Pettersson)說。「但現在不同了,我能更加集中精神工作,而且家庭生活更有精力。」

解決罷工的最佳辦法是甚麼?公司厲行軍事管理?政府指派武裝警察鎮壓?重金禮聘人力資源顧問教路?都不是。瑞典製造業工會(IF Metall)代表向惟工記者表示,定期而普及的集體談判可免除工人罷工之苦。該國的集體談判權歷史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規模龐大,現時每隔三年就藉此商討擬定全國工時上限工資下限,政府毋須就最低工資立法,打工仔基本權益一樣有保障。面對財團撤資的威嚇,工會代表Ulf輕鬆淡定:「你想撤就撤!」因為工人早有對策。相比之下,香港曾一度獲立法局通過的集體談判權法例,回歸後旋即遭臨時立法會廢除,本地打工仔說不定已經與「瑞典模式」擦身而過。

百年前跨國界反戰   寧撐挪威工人不助改府出兵

瑞典製造業工會上月30日訪港,工會成員Erik和Ulf指瑞典早在1905年已享有集體談判權。工會現有32萬名會員,佔行內工人76%,甚具代表性。工人的工會入會率高,工會與資方談判時才有代表性;但若無集體談判權,工人不覺得工會有助改善自身待遇,也就沒有動力加入工會。

不滿頒獎予斯諾登 瑞典驅逐人權組織

【惟工新聞】政治打壓無處不在,連瑞典也無法倖免!昨天,人權組織「正確生活」(Right Livelihood)宣佈,本年度的「另類諾貝爾獎」頒發予揭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全球監察系統的斯諾登(Edward Snowden)及英國《衞報》記者勞斯伯格(Alan Rusbridger)。頒獎決定觸怒團體的房東——瑞典外交部。外交部甚至要求團體立即遷出所在的外交部辦事處,中斷了「另類諾貝爾獎」自1985年以來都在瑞典外交部辦事處頒發的傳統。

外長稱不知情 學者斥甘作美國跟班

外交部長布列特(Carl Bildt)聲稱對此事毫不知情,更指新的「保安守則」令當局必須改變過去30年對團體的不干預政策。這種說法獲主流媒體廣泛報導,然而瑞典卡羅琳學院的費拿達教授(Marcello Ferrada de Noli)質疑這不是政治家的應有操守,而只是盲目做美國的跟尾狗。

在此之前,瑞典外交部在布列特領導下,曾不顧反對聲音,把斯諾登及「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自國際會議的邀請名單中剔除。這個斯德哥爾摩互聯網論壇舉辦的會議,題目正是全球發展與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