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安老
長期護理服務超區論壇 眾候選人答非所問
由惟工新聞發表 on Friday, 19 August 2016【惟工新聞】如果有得選擇,誰不想在家安享晚年?誰會想住進收費高環境差的私營安老院?在目前政府重院舍輕社區,重私營輕公營的安老政策之下,這樣的選擇並不現實。梁振英在2014年施政報告提及的「在兩年內為長者安老服務作出長遠的規劃」,亦和工傷補償基金和全民養老金等選舉承諾一樣,至今仍然無影無踪。
但長者對於養老金和照顧服務的需求不會因為政府失蹤而消失。立法會選舉在即,「長期護理關注平台」和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昨日(8月18日)合辦選舉論壇,邀請超級區議會議席的候選人發表對長期護理服務的見解。
是次論壇有鄺俊宇(民主黨)、陳琬琛(公民黨)、關永業(新民主同盟)、梁耀忠(街工)及周浩鼎(民建聯)出席。與上週六的全民退保論壇一樣,涂謹申(民主黨)、王國興(工聯會)及李慧琼(民建聯)均缺席。上週出席的何啟明(民協)亦沒有出席。
問家居照顧答院舍 聽眾表示失望
長者家居照顧服務嚴重不足 張超雄︰安老政策行錯方向
由惟工新聞發表 on Monday, 13 April 2015【惟工新聞】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在去年9月委託了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調查,利用電話訪問了約1,000名長者或其照顧者對家居照顧服務的意見。學會和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下稱關家聯)在昨天下午舉行發佈會,指出政府現時的家居照顧服務的供應遠遠跟不上需求,許多老人家得不到適時的家居照顧,令他們的身心受損。
家居照顧服務供不應求 等半年才有飯送
現時政府資助的家居照顧服務名額合共有2.75萬個,老人只需付出每小時低於20元就能得到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家居清潔、陪診、送飯、物理治療等等。不過學會指出這個數字遠低於實際需求(註1)。
許多老人行動不便,無法獨自完成某些日常活動,例如搭車、煮食、家居清潔、沖涼等等。張超雄指有些服務可以等,如家居清潔半年一次也不大問題,不過煮食、沖涼等活動是無法等待的。但是由於服務人手不足夠,長者要在申請半年後才能獲得送飯服務。
長者由於不能獲得適時的服務,令他們的身體機能惡化,對長者的心身造成損害。服務供應不足問題在葵涌、深水埗、黃大仙、觀塘老人較多的等地區更為嚴重。
非人性化的照顧服務 迫老人做運動
假社區真趕人 中風病人錯失黃金康復期
由惟工新聞發表 on Sunday, 21 September 2014【惟工新聞】社區護理形同等死?政府近年大力鼓吹「社區安老」,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卻發現投放資源嚴重不足,市民一旦中風只能在日間醫院接受最多8星期物理治療,社區復康中心亦為數甚少,輪候時間平均達7個月,病人極大機會錯過中風後半年的「黃金康復期」,病人及其家屬苦不堪言。資源投放不足亦導致護理員待遇差,工會表示行內流失率高達25%,難以維持服務。學者建議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在中風長者的復康服務,增加物理治療師培訓名額,不應以為將長者「踢晒出社區就解決醫療融資問題」。
病人家屬:我同先生兩個攬住喊
香港社會保障學會今年7至9月深入訪問24位中風長者及其家屬,昨日發表「中風長者個案研究」報告,指中風長者若能在病發後6個月內的「黃金康復期」接受密集物理治療,可有顯著康復。但去年輪候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的時間平均達7個月,病人及時獲得治療的機會非常渺茫。
李太的丈夫去年中風入院,她表示丈夫出院後雖被安排到日間醫院接受復康服務,但院方只願意提供最多8星期的物理治療,之後無論病情好壞皆必須強制離開。院方甚至在接受治療一個月後己暗示要驅逐,「要睇你康復有無進展,係唔係合格」,不「合格」者不准再留在日間醫院做物理治療,「你地去外面搵資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