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運縱橫】微觀六七暴動肇因論社會因素(中)
由梁寶龍發表 on Monday, 10 July 2017編按:如果六七暴動裡諸般文革紅衛兵式的口號和陣仗誇張可笑,一如紀錄片《消失的檔案》所展示的,親中共「左派」在香港採用這些口號和陣仗則要從澳門「一二三事件」爆發之後開始。香港工運史研究者梁寶龍今回由「一二三事件」講起,再檢視暴動前不足四個月內多宗被遺忘的工潮,發現當年的工聯會不一定使用文革式鬥爭手法,使用那些手法的工潮也不一定成功,甚至連擴大動員持續下去也不行。資方太強硬又或者太快跪低,政府的泠處理,親共親國兩陣營的互動,都有可能提早撲滅工潮,無論「左派」主觀意志如何都難以橫向燃點起一場波及整個社會的暴動。
下一回將講述真正燃起六七暴動的新蒲崗人造花廠工潮,連場警民衝突終於引爆早已埋下的社會矛盾。到底境外政權是早有預謀抑或是冷手執個熱煎堆?且看下回分解。
(續前文)
澳門一二三事件
筆者認為社會運動的發展是互動的,隨着文化大革展開,加上澳門左派在對抗澳葡的鬥爭中勝利,左派在處理群眾抗爭有了變化,由溫和走向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