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

G20峰會過去,似乎沒有什麼重要結果。在峰會前的中日會面,安倍晉三與習近平皆同意要盡快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協定」和「日本-中國-韓國自貿協議」。安倍主動提到維持一國兩制對香港發展重要,更主動邀請習近平在明年櫻花時節「作為國賓訪問日本,讓日中關係再上一個新台階」。特朗普雖然提及香港,中美關係的主要進展卻是關稅戰暫停,是這次峰會少數較明確的影響。會面尾聲,各國領袖一致通過《大阪宣言》,表示會致力實現自由、公平、穩定的貿易和投資環境、「持續開放市場」,《巴黎協定》的簽署者(除了美國)又重申將完整執行協定內容,各國亦贊同日本的「大阪藍色海洋願景」,目標是2050之前清除塑膠造成的海洋污染。然而,一些評論家和國際環保團體卻批評這份宣言以至G20本身「得個講字」。為什麼G20很多時看起來都只是「得個講字」?這是事實嗎?如果不是,G20到底有什麼作用?

G20的成立背景

編按:著有《震撼主義》、《No Logo》的知名記者Naomi Klein長年分析全球化,批判各地政局。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當日,她馬上發表文章剖析新自由主義如何造就極右仇恨政治的勝利,並建議用劫富濟貧的再分配方式取得資源重振工會組織,惟工新聞特此翻譯。
 

大學教育如何被摧毀?

【惟工新聞】美國著名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在上月初與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兼職教師協會(Adjunct Faculty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eelworkers )成員對話,內容談到美國大學商業化如何壓逼僱員及學生、工作職位的零散化如何增加對學生及僱員的規訓及控制,以及他對教育本身的願景為何等。他對大學制度的批判不止適用於美國,而是整個市場化、私有化的新自由主義趨勢,甚至適用於世界各地。美國獨立媒體Alternet刊登對話全文,惟工新聞特此翻譯。
 
論終身教職與臨時職位
 
(註:終身教職軌制tenure track為美國聘請教授的制度,若已獲取終身職位,那就不需要每年續約,否則就每年要續約再評估能否晉升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