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譜

提到德州,除了電鋸,又或者布殊家族與當地石油業的關係,還有美食。這個地區原本屬於西班牙和墨西哥(好吧,其實原本是屬於印第安人才對),雖則在白人奴隸主撐腰下自十九世紀中葉併入美國,但相關文化元素仍然留在當地肌理。所謂的牛仔菜系,不少菜名都是西班牙文,食材也少不了豆和辣椒。像德州辣肉醬(chili con carne)就是一例。

劏房飯煮德州辣肉醬有甚麼好處?無他,耐放襟擺,煮好一大煲攤凍放入雪櫃,下一餐翻熱再吃,慳錢慳工夫,正好作為自家製平價西餐。作家Barbara Ehrenreich為書寫《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而到處打零散工的期間,就發覺這種「燜豆—雪藏—翻熱」的方式是基層打工仔常見煮食策略。有豆有肉有蔬菜的德州辣肉醬大概也是選擇之一。

材料(三至四人份量):

沒有麵的雲吞麵叫淨雲吞,這個很易理解;沒有皮的蛋撻大概叫燉蛋,這個也還可以想像;沒有批皮的法式蛋批叫甚麼?比較接近的食物,恐怕是西班牙蛋餅(tortilla)了。

儘管在香港不多有,據聞蛋餅在西班牙本是大受歡迎的常見小食,餐廳有供應不在話下,連超級市場也有預製的版本發售。半煎炸過的薯仔配雞蛋,香口又飽肚。兼之製作簡便,只用一隻平底鑊就能完成,假如稍為加料改造,應該可以變成營養均衡的一道菜,不用在劏房裡放兩三碟餸佔用空間,只靠一個蛋餅就解決一餐。趁殘冬未盡還買得到菠菜,就來個菠菜薯蛋餅吧。

材料(兩人份量):

  • 雞蛋四隻($10八隻)
  • 小型洋蔥一個($1)
  • 菠菜四至五両($10一束,每束一斤)
  • 芝士一片($25一包,每包十片)
  • 小型薯仔一個($5一兜,每兜四至五個)
  • 鹽四分之三茶匙
  • 糖半茶匙
  • 黑椒少許
  • 橄欖油適量
  • 意大利黑醋一湯匙

仿西班牙蛋餅做法:

好吧,必須承認今年聖誕節半點不冷,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升破400 ppm可不是開玩笑的。但冬天再短畢竟也是冬天,天文台預報明日起氣溫急跌,乍暖還寒的日子教人難以招架。有沒有辦法開發冬天可以送暖,夏日可以消暑的特飲?不妨動手浸製香茅檸檬薑酒。

薑和酒都是暖身之物,人所共知。香港人或許較少用薑酒暖身,但這個配搭在西洋卻絕不新鮮,有說英王愛德華七世老來健康欠佳卻又外冬天外出兜風打獵,醫生怕他著涼,特地委託酒商開發御用薑酒。洋人薑酒多用白蘭地或伏特加為底酒,自己家製作的話材料成本有點貴,調香配搭方面亦未必習慣得來,薑加柑橘加雲呢拿,或許美味但想想好像在喝西餅。既然位處東南亞,身在香港應該找得到這邊的地道食材重新調製,既省錢,又不用從半個地球的距離運來材料加劇碳排放,似乎不錯。

那就來幾斤香茅檸檬薑酒吧。

材料(約2公升份量):

打工仔自炊,如何買餸?放工遲了一點點,七點一過街市已經收檔,就算僥倖找到一兩個仍未收檔的菜檔,賣剩的菜往往也沒有自己想要的品種。轉戰超級市場罷,蔬果放到夜晩賣相不佳,伸手拿起薯仔看看,薯皮發青滲水,傳來陣陣惡臭,慌忙放回原位。比起每天放工買餸,趁週末有空搜購存糧是更好的對策,今次且談談如何用比較耐放的食材煮出家常美食,例如只需半小時就可以完成的摩洛哥鑊仔蛋。

新鮮蔬菜當中,番茄、洋蔥、尖椒都是方便存放的種類,雞蛋放進雪櫃一兩星期也毫無問題,待在冰格的凍肉更不用擔心。這個萬能配搭,炒飯可以,煮意大利粉可以,但若然想試試異國風情還有其他做法。

材料(兩人份量):

  • 番茄三個($5)
  • 洋蔥一個($2)
  • 尖椒兩條($5一包,每包五至六條)
  • 雞蛋兩隻($10九隻)
  • 雞肉腸兩條($10一包,每包十條)
  • 糖一茶匙
  • 鹽適量
  • 肉桂粉半茶匙
  • 雜香草適量
  • 黑椒適量

摩洛哥鑊仔蛋做法:

大熱天時無胃口,吃生冷食物又未必人人受得,湯飯就是一大受歡迎選擇。說來矛盾,明明飯菜浸在熱湯裡發燙,一邊吃一邊流汗,結果吞進肚的飯量卻比平時更多,湯飯威力不容小覷。

冬瓜是煮湯飯的王道配料,兼之時令當造又平又靚,五文錢一大片,此時不吃更待何時?不過只有冬瓜可煮不成鮮美湯底,湯飯湯底不鮮倒不如滾水泡飯算了。但要煮一個美味湯底,其實花不了幾多錢,而且半小時內就可以完成。

材料(兩至三人份量):

  • 冬瓜一片($5)
  • 免治豬肉四至五両($10)
  • 芫茜一束($2)
  • 蝦米少許($25四両,用不到5%)
  • 冬菇兩至三朵($80一斤,用不到2%)
  • 陳皮三分之一片
  • 蒜頭兩瓣
  • 冬菜一湯匙
  • 米兩杯
  • 豉油兩湯匙
  • 紹酒兩湯匙
  • 胡椒粉少許

冬瓜粒香菇肉碎湯飯做法:

天氣悶熱無胃口?吃白飯吃到厭?夏天來到的好處是瓜果當造,過年時賣到一斤三十多塊錢的節瓜,如今幾塊錢就買到。以瓜果為主來點開胃西餐,便宜又簡單,值得偶爾轉轉口味。

一般來說,去餐廳點西餐的話,主菜往往是肉食,為了平衡味覺也為了平衡營養,必須配些澱粉質和清鮮蔬菜,前者的典型選擇是意粉/白飯/薯菜三揀一,後者高級一點會有沙律,平價茶餐廳的話大概就變成粟米、青豆、甘筍粒三合一的急凍雜豆了。尋常到近乎無趣的配搭,重新調整一下再另作組合,將肉邊菜脫離「肉邊」之後本身就有潛力成為素食正餐。

就來個蜜糖芥末薯仔,配意式粒粒雜菜,交織一綿一爽的口感。

材料(三至四人份量):

  • 中小型薯仔一斤($5一斤)
  • 檸檬半個($10五個)
  • 原粒芥末一茶匙
  • 蜜糖一茶匙
  • 橄欖油兩茶匙
  • 小茴八分之一茶匙
  • 鹽適量
  • 黑椒適量

蜜糖芥末薯仔做法:

春天,除了為大地帶來濕氣與霉菌,還有當造的青梅和桑椹。先前介紹過浸製梅酒的方法,現在親自動手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其實桑椹同樣可以用來浸酒,而且所需時間更短,更快可以品嚐。

喝酒的朋友通常分成兩類,有人喜歡濃辣乾身,尤好烈酒,也有人怕嗆喉,偏愛甜美輕盈易入口的水果酒。桑椹製酒較適合後者口味,酒精度數不高,桑椹的香味卻濃縮凝聚,遠超新鮮水果放入口裡的感覺。時值本地桑椹當造,這種平常只在山貨舖出現的水果,近來在一般生果檔亦有露面,擺放在一個個黑色長方形膠兜裡出售。買回來洗洗一咬,紫黑色澤深得很,味道則頗為清淡。要是酒精度數太高,恐怕會破壞它的味道,與其用伏特加或米酒去浸,倒不如用清酒更佳。

材料:

  1. 桑椹1.5磅($20元一磅)
  2. 士多啤梨0.5磅($7)
  3. 清酒2L($110)
  4. 砂糖500g($10一公斤)

雜莓酒做法:

殘冬將盡,天文台預測週末氣溫又降,想吃熱辣暖和的東西就要快手了。火鍋固然是選擇之一,調理也方便,惟食材眾多,劏房小桌放不下一個鍋子再加多碟菜/肉/丸/餃/生筋,洗那麼多菜亦頗花地方。怎麼辦?想圍著爐子吃飯還有其他選擇,例如泡菜鍋。

提到韓國菜,香港人腦袋裡即時浮現的往往是韓式燒烤,不過說起來烤肉在韓國普及的歷史並不太長,畢竟社會富裕到平民可以隨便吃肉是近代的事,很多傳統韓國菜都是以蔬菜、海鮮、穀類和豆製品為主。泡菜鍋也是這樣,不一定有肉,但依然熱力四射味道香濃。為了夠辣、夠濃厚又夠能量,這裡稍微改了一下製法,更適合在寒冬食用。

材料(三人份量):

  • 泡菜100克($18一罐,每罐400克)
  • 豆腐一塊($4)
  • 芹菜一束($2)
  • 洋蔥一個($2)
  • 尖椒兩隻($1.5)
  • 金菇一包($3)
  • 粉絲一小包($2)
  • 蒜頭三至四瓣
  • 蝦膏辣醬半至一茶匙
  • 韓國麵豉兩湯匙
  • 糖兩茶匙
  • 紹酒兩湯匙

辣麵醬泡菜湯做法:

餐餐吃白飯吃到悶,又不慣煮西餐的話,劏房居民還有甚麼選擇?就來碗湯麵吧。天氣懨悶,東南亞菜的口味大概跟我們比較近,食材也比較易找,煮個馬來西亞名菜喇沙(laksa,又譯叻沙)正好提神醒腦。

可是正式的喇沙準備工夫不少,湯底所需材料多種多樣,而且構成鮮味至要來源的海鮮也不便宜。近來某款喇沙即食麵在香港熱賣,賣到二、三十大洋一包,連即食麵也敢開價開到這個水位,新鮮現製的又如何?為了窮人荷包和素食朋友胃口著想,我們今次嘗試開發素食版喇沙分甘同味。

材料(兩人份量):

  • 米粉200克($13一包,每包500克)
  • 雞蛋一隻($10八隻)
  • 豆腐泡一両($2.5)
  • 芽菜四両($8一斤)
  • 金菇半包($3.5一包)
  • 椰漿70-80ml($3)
  • 原味豆漿250ml($7.5一公升)
  • 香茅一條($1)
  • 芫茜半紮($2一紮)
  • 蒜頭三至四瓣
  • 乾蔥頭三粒
  • 指天椒一至兩條
  • 黃薑粉八分之一茶匙
  • 鹽適量

簡易素喇沙做法:

濕冷天氣是個大麻煩——冷就得多穿一點禦寒,可濕起來衣服洗了卻老是晾不乾。住在劏房尤然,地方本就淺窄得連晾條底褲也不夠位散掉水氣,如此天時只得多多幫襯樓下洗衣舖。

穿衣問題無法靠吃飯解決,但來一頓香噴噴熱辣辣的飽肚晚餐,驅寒氣驅濕氣驅晦氣,總是賞心樂事。路過印尼雜貨舖,補給了少許香料,回家開壇作法,煮個中東風南瓜燜豬肉。

說是「中東風」,也真的只限風味而已。豬肉,無疑不是穆斯林眾多的中東人民所嗜,雖則一來避忌吃豬的不獨伊斯蘭教(猶太教亦有相關禁忌),二來禁忌再明顯的地方偶爾也有地下黑市買得到豬肉,但畢竟冠不上中東名菜稱號。說穿了,這其實是香港窮人的折衷辦法:人家吃慣的羊肉太貴,惟有用便宜就手的豬肉頂上。道地的波斯菜煮羊肉自有妙法,把肉切成可以一口大啖吃掉的方丁慢火烹煮,輔以杏子葡萄櫻桃等多種乾果,有時還會灑些玫瑰水橙花水點綴,華麗又魔幻。盡數仿效是不太可能的了,不過假如只是在常用香料方面偷師,fusion一下,還是可以變成劏房家常菜。

材料(二人份量):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