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自僱

不少僱主為逃避責任,很多時會指員工只是自僱,藉此隱藏僱傭關係,不去肩負各種僱員應有的權利如年假、強積金、工傷賠償等。但自僱與受僱,是否公司說了算?

區域法院在今年1月時下達的一個判決,正正就是遇上了這問題。該案件編號DCEC199/2015,是一個工傷申索案件。案中黃先生2013年應徵跟車送貨工人,日薪$480,需要經常搬運凍肉上落車,人工不高又要體力勞動,但總本著自食其力的心態工作。不幸在一次搬運過程中,黃先生在處理貨物期間失足,從5呎高的貨車尾板位置趺到地上,情急之下用右手支撐地面,結果右手因此受傷,並因此放了19個月的病假。

本來在工作期間因工作受傷,不論黃先生有否不小心之處,他也會按僱員補償條例得到法定的工傷賠償,包括病假期間的八成人工、喪失工作能力賠償及醫療費用等。

編按:對香港人來說,高爾夫球場或許只有兩種印象:上流社會的活動、霸佔原本可興建公屋的大片土地。那麼,在裡面工作的人,又是否如上流社會般過著繽紛生活?台灣的球僮(台稱桿弟)明顯不是這樣。由於老闆不願承認僱傭關係,強逼工人假自僱,台灣高爾夫球場球僮於上星期發起罷工。一位球僮的女兒撰文親述其母親在高球場工作20年的歲月, 惟工新聞特此轉載台灣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投稿文章,讓讀者一窺球僮的工作待遇。

文 / 葉韋君(世新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媽媽生前是高爾夫球場的桿弟。

我們家鄉有很好的水質,竹寮山礦泉水、中華豆腐,玉荷包、金鑽鳳梨,球場開了山頭,就在佛光山旁。

惡意解僱工會成員引致的美麗華高爾夫球場罷工,今日(1月25日)進入第七日。罷工者在球場外設封鎖線,阻礙其他工人、顧客出入,令球場停擺,藉此向老闆施壓。昨日,老闆為破壞工業行動,唆擺其他工人(桿弟)反對罷工。對此,罷工工人力陳雙方利益一致的事實,並替那些反對者爭取權益。惟工新聞特此轉載苦勞網報導。


桿弟沒勞保 球場濫用承攬
美麗華工會籲全台高球業勞檢

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寫於1月24日)

美麗華高爾夫球場疑非法解雇工會成員,企業工會發動合法罷工已邁入第6天,今天(1月24日)上午工會在勞動部前召開記者會,連同幸福高爾夫球場的工會成員,共同要求勞動部對全台高爾夫球業展開勞檢,並確認高爾夫球場內的「桿弟」與球場資方的僱傭關係。

【惟工新聞】僱主以「自僱」之名逃避勞工權益的做法變得越來越流行,今日(1月23日),一班受自僱風潮所害的車手進行第二日罷工,他們為一間名為deliveroo的食物速遞公司工作。坊間傳媒指他們是自僱人士,但是回顧過往案例,結合車手的實際待遇,恐怕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參與罷工的車手指,公司與他們簽署的合約寫明是自僱,但是對於工作時間卻有諸多要求。由於司機的工資是以小時來計算,每小時75元,因此工時多寡直接影響收入。在簽約時,公司保證他們每天能工作11小時。

現在,車手的工作時間被減少,意味收入也會減少。而公司也要求他們只可在星期一至四擇日放假,星期五、六、日則不可放假。在工作時間方面能否自主選擇,是分辨真自僱與假自僱的其中一個關鍵。

另一個引發罷工的原因與罰票有關。由於香港街道狹窄、少停車位,車手往往在送外賣時把車泊在街邊。加上香港樓層高,把食物送上門需時,車手很容易收到告票。過去,公司會為他們付傳票錢,但現在公司卻不打算再付錢。這對車手來說是一筆額外的付出,受訪者表示,運氣差的時候,他每天可以收到兩張告票。

其中一位參與罷工的車手指,他向公司提出的要求主要有兩項,包括:

12月1日上午,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與八位Honestbee車手到Honestbee上環的辦事處抗議。八名車手負責九龍西的送貨服務,今年七月入職,十一月突然被解僱,才發現公司一直以「假自傭」方式欺騙他們。
 


八名Honestbee車手與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到公司位於上環的辦事處抗議。

【惟工新聞】暑假來臨,正是各種宿營與日營活動的旺季,大家玩得開心之餘,卻未知知道一群營地導師正受壓逼。坐擁三大營地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懷疑為削減開支,今年起將負責多項活動的兼職營地導師轉為自僱合約,連自己由十多歲起栽培的員工也不放過,態度絕情。面對約60位導師群起請願,高層刻薄回應:「你地有得揀,可以簽同唔簽囉。」

不轉自僱就滾蛋,這種劫匪式「要錢定要命」的所謂「選擇權」,固然無賴,但身為導師的Robin(化名)和阿梓(化名)最在乎的並非自身待遇,「我唔介意無強積金,唔介意你唔加人工,我最介意係責任問題。」射箭、繩網、攀石、各類水上活動都有一定危險性,新的自僱合約竟列明一旦發生意外將由導師負責賠償。假如不幸有學員傷亡,初出茅蘆才幾年的年輕導師就算傾盡身家也可能賠償不了。

這樣的營地,你敢光顧?

「灰約」:逃避四一八的僱傭合約

Robin和阿梓青春逼人,驟眼看起來是好欺負的職場新人,但其實作為營地導師已有相當資歷,帶領一般營地活動或團隊訓練都難不倒他們。十多歲時參加YMCA的營地導師訓練,繼而實習,完成實習後帶活動,兩人當上兼職營地導師已有好幾年。

編按:近年,電召車輛程式在世界各地的普及,改變了很多人搭車的習慣,同時引起各界關注。的士業界聲稱生意大受打擊,政府拿著追不上科技演變的法例束手無策。較少人關注的是,使用電召程式接生意駕車的人收入如何,有沒有被壓價等。昨天,英國法庭就此作出重要裁決,裁定Uber司機並非自僱,而是僱員,需按法例享有勞工權益。惟工新聞翻譯外電報導。
 

昨天(10月28日),Uber司機剛剛贏了一宗標誌性的訴訟——勞資審裁處裁定他們不是自僱而是Uber的僱員,應該得到「國民生活工資」(national living wage)。
 
Uber司機:工時超長、收入低於生活工資規定
 

【惟工新聞】惡人先告狀是無良老闆的專利,有護理中介公司以假自僱方式聘用護理員,逃避勞工保障的責任,卻於7年內控告超過200名護理員。團體今日(8月12日)分別到勞工處及該公司抗議。

曾獲「商界展關懷」 超收中介費逾法例一倍半

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新界)及「百本剝削員工關注組」,今日到旺角勞工處職業介紹所事務科遞交請願信,抗議百本專護理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百本)涉嫌違法濫收介中介費。據《職業介紹所規例》,介紹所只可向經其轉介獲聘人士收取首月工資的10%作中介費,但團體發現百本竟超收中介費至25%,從事基層職位如常務員等的工友更需繳付高達40%的佣金,因此要求勞工處正視及徹查。

抗議團體隨後移師至百本位於灣仔的會員服務中心示威,高叫口號要求百本尊重法庭裁決,抗議百本濫告護理員。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代表鄭先生表示,百本曾獲「商界展關懷」嘉許,理應付上社會責任,取消假自僱。發言人斥護理員簽的合約如「現代賣身契」,條款列明如護理員完成合約後一年內不可重返經百本介紹的機構工作,否則會被百本控告違約及追討最高5萬元的賠償。

編按:行行有本難唸的經,但又隔行如隔山,做這一行搞不懂那一行的甜酸苦辣。惟工新聞不定期深入訪問各行各業人 士,設立「惟工百業」系列,讓大家自述工作辛酸,打破分隔開全香港三百萬多打工仔的大小圈子。假如看完覺得自己返工更慘更血汗,不要去羨慕,不要去妒忌, 請將你的工作故事電郵至info@wknews.org,惟工新聞團隊會嘗試跟進,把你的心聲傳揚開去。

 


【惟工百業專訪】
返工無糧出 辭職被追欠款
保險從業員揭業內黑幕

工資盗竊︰美國新的罪行?

編按:何謂法治社會?劫案是否都在街頭發生?老闆欠薪造成的民間經濟損失,可能遠遠更為嚴重。惟工新聞特地翻譯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介紹種種「工資盗竊」的狀況,執法部門袖手旁觀,打工仔破財總額甚至早已超出街頭劫案與店舖爆竊的金錢損失總和。香港素以低犯罪率自詡,警察與人口比例在亞洲城市名列前矛,同時又弔詭地無償加班隨處可見,強積金欠供個案每年數以萬計,誰為「工資盗竊」受害人主持公道?
 


每個星期,美國家庭被偷走數以百萬美元計的錢財。劫匪逍遙法外,沒有拘捕,少數被定罪,大部份都只是微不足道的罰款。

這個犯罪浪潮究竟是甚麼?就是工資盜竊。

低薪行業工人 15%薪金蒸發

許多打工仔的薪金少於最低工資,無償加班,因假自僱而被剝奪法律保障。假如類似的經濟損失出現在大型百貨公司或是豪宅區,輿論將驅使警方高層和市長迅速回應,鐵腕執法。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