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應
飲食業辛酸第三炮:「炒散」親述四大困境
由惟工新聞發表 on Wednesday, 13 May 2015【惟工新聞】生死狀通常令人聯想到打擂台,但是,從事俗稱「炒散」的飲食業零散工細佬(化名)透露,曾有餐廳為擺脫工傷責任,要求他在開工前簽下「生死狀」。零散工的制度陷阱固然令人齒冷,更令細佬感觸良多的,是他在多間餐廳工作中見證的行業通病。惟工新聞繼續為大家報導飲食業的心聲。
困境一:用完即棄 薪高工時不穩定
年多以前,細佬大病初癒,靠著微薄的傷殘津貼難以維生。有侍應工作經驗的他,在親子討論區找到了一個轉介炒散的網站,網站羅列的工作平均時薪約50至60元,每次工作約四小時,而且即時出糧,條件吸引,細佬便聯絡上中介。
炒散時薪雖吸引,但工時卻不穩定。第一次安排的餐廳有為員工提供早午餐,氣氛友善,細佬認為做生不如做熟,萌生在此打長工的念頭。可是,完成約定的三天工作後,餐廳卻沒再找細佬幫忙。在他往後的經歷中,同一間餐廳多不會有超過三天的工作安排。
另一位從事飲食業工作超過七年的侍應阿成(化名)指,這種安排可能出於中介害怕打工仔與餐廳熟絡,會私下接更,以致中介無法從中抽佣取利。阿成表示,餐廳往往在最忙的時候才找上炒散,「(餐廳)要你喺最辛苦嘅時候做最辛苦嘅事,唔需要你嗰陣就拜拜。冇生意嗰時,會隨時cut鐘叫你走人。」
飲食業的辛酸第二炮 落場:零蚊買起你人生
由惟工新聞發表 on Sunday, 15 February 2015【惟工新聞】在酒樓後欄、商場外圍、陰暗後巷,不時會見到幾個清一色穿白水鞋的阿哥阿姐,坐著聊天或抽煙,一坐就是幾個鐘,行內稱之為「落場」。在旁人看來似乎悠閒,但對飲食業行內人來說,卻是不得不習以為常的無恥壓榨。飲食業的辛酸,繼續由從事飲食業七年的阿成(化名)道出。
延長勞動力陰招 打工仔無償待機
由早餐營業至宵夜時段的餐廳,在香港並不少見。在十四、十五小時裡,老闆為了降低成本,通常不會聘請兩更人手。然而飲食業對勞動力需求之大,同一班人如何連續工作十多小時?落場就是其中一個答案。
落場有分為「全舖落場」與「部份人手落場」,後者對老闆來說,好處就是可保持餐廳運作,另一方面,落了場的人又可以遲一點收工,並且負責收檔,是節省人力資源的縮數妙計。一般落場會安排在餐廳的非繁忙時間,例如是下午茶時段。
在阿成的經驗裡,落場的時間長度由兩小時至五小時不等。用好聽的講法,這叫作休息,恢復體力再作戰。弔詭的地方是,這段時間裡打工仔仍是餐廳員工的身份,所謂的休息,其實是待機候命。既然是老闆安排,就不是蛇王偷懶,即使沒有做事,實際意義上依然是在返工。阿成稱,這個「冇pay的break不是break,而是逼」。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阿成再說下去,休息、沒事做,都只是假象。
飲食業的辛酸第一炮:對侍應的五大誤解!
由惟工新聞發表 on Saturday, 10 January 2015【惟工新聞】飲食業普遍工時長待遇差,惟工新聞於十月上旬曾訪問旺角侍應阿成(化名),從事飲食業七年的他指出,雖然佔領旺角導致短暫的生意下降,工時長達十多小時的侍應卻因禍得福,得到喘息時間。惟工新聞將作出一連串的專題訪問,揭露100分服務背後的辛酸。
誤解一:侍應可以幫你追食物?
當客人趕時間或等得不耐煩時,都會著侍應去追單,覺得侍應可以令食物快點送上。阿成坦言,侍應不是煮食的人,侍應入廚房催促,只會捱廚房的罵,就算主任、經理都無法令廚房加快進度。經常上演的一個情景是,侍應問廚房:「可唔可以煮呢個菜先?」做廚的會冷嘲應道:「等啦。生嘅你要唔要?」
此外,亦常有客人提出難以配合的要求。例如客人會問可否將生的壽司變熟,要是侍應答不可以,就要準備捱罵了。曾有客人叫阿成介紹紅酒,「佢問啲紅酒咩年份、邊度出產、有無果味,好似當每一個侍應都係百科全書咁,喂大佬,我唔係叫維基啊。如果我答唔到,話俾少少你試下,個客就會話,嘩乜你唔知㗎?然後繼續刁難我。」阿成說,侍應不是萬能的,事實上,在餐廳裡面,侍應是最沒有地位的人。
誤解二:加一服務費落侍應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