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

編按:在二月份嚴重車禍後,九巴車長對現時惡劣的待遇和工作壓力越來越不滿。車長葉蔚林帶頭發起罷工,引來廣大市民支持;及後九巴企圖報復,亦因公眾的憤怒而暫時收手。另一方面,網上亦有一種聲音,認為不參與罷工的車長懦弱,是「港豬」,被剝削也活該。然而罷工是一種高危的抗爭手法,參與的工人動輒失去生計,絕不是輕易能夠發動的。工運研究者梁寶龍以九巴罷工作為引子,在這篇文章分析罷工的手法、與公眾關係、內部的民主、法律框架、資源等問題,為公眾討論罷工這回事提供更多材料。

工業行動

近日工人的工業行動再次成為城中熱話,筆者也來湊熱閙,以歷史經驗縱論各方言論的利弊。

九龍巴士有限公司車長罷駛是工業行動的一種,工業行動尚有佔廠、罷工、怠工、集體請假、按章工作和按規工作等。

編按:日前深水埗造成多人傷亡的巴士車禍,讓道路安全問題再次進入公眾視線。涉事司機被揭發事發當日之前工作13小時,城巴卻稱合符運輸署指引。

僅僅在五個月前,一輛駛經中環的電車翻側,揭發電車公司要求司機開快車釀成意外。在今次事件,巴士業職工會聯盟同樣指出巴士公司對員工的工作安排,以及運輸署對巴士公司的寬鬆規管,乃釀成車禍的元兇。以下為聯盟在昨天對運輸署、巴士公司發出的呼籲。


 

《巴職聯呼籲運輸署、巴士公司立即停止製造疲勞駕駛》

編按:港鐵本月加價天怒人怨,但乘搭其他公共交通又是否可以倖免於難?巴士迷木子人檢視近年巴士路線發展,揭發九巴一再藉輕微改動路線加價,沙田和大埔來往九龍的路線都有類似例子,一旦成功車費加幅可達37.5%,甚至遠遠壓倒港鐵。九巴母公司載通國際控股2015年經營盈利近7.3億元,較上年度暴升66%,到底是否這種加價策略所致?且看箇中曲折。


文:木子人

2016年初,運輸署及九巴提交2016-2017年沙田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除原有路線的優化建議外,報告還建議開辦五花八門的特別線,主要於繁忙時間服務。某程度上,這些特別線的確能方便沙田區市民,但建議收費比相若路線大幅提高,且欠缺合理原因。

觀乎近年的路線發展計劃,筆者認為九巴有跡象借開辦昂貴特別路線為藉口,「陰乾」原有相若路線,再把特別路線「提升」至全日服務。屆時只剩昂貴新路線,市民無從選擇下「被加價」。此方法既能繞過行政會議的年度審議程序,又能達到大幅加價的目的,實在是九巴所樂見的。

借「區域性重組」為名大幅加價,藉以取代原有路線

【惟工新聞】柴米油鹽樣樣加,人工有無加?由九巴、城巴、新巴工會組成的巴士業職工會聯盟昨日(4月19日)要求加薪8%,以獲得合理待遇,並保障公共運輸服務質素。

工會指現時陸路運輸行業的僱員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6,800元,但巴士從業員薪金因過去連續數年被凍結,至今仍遠遠未能追及平均薪酬,不少車長即使超時工作亦無補於事。

近年油價回落造就公共運輸企業大量盈利,九巴2015年除稅後盈利更近4.9億元,較上年度暴增148%,工會表示企業應與員工分享成果,挽留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