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

上週四,美國13個城市的麥當勞工人發起的罷工獲得廣泛關注。勞工倡議團體「爭取15美元時薪」(Fight for $15)已為該週的行動準備多時,所有計劃的行動都在當天表達了工人的要求:每小時15美元的工資(約117港元),以及組織工會的權利。這場運動的效果不俗:即使對快餐行業不熟悉的外行人都注意到麥當勞這幾天的混亂。

一名參與罷工的芝加哥麥當勞員工杜麗莎·賽凡提斯(Teresa Cervantes)在集會表示:「企業是時候聆聽工人的訴求。我們需要停止工作場所的暴力和性騷擾。我們要尊嚴、尊重、$15美元時薪和自己的工會。」

新增25宗性騷擾投訴 16歲女員工拒性邀約後被炒

【惟工新聞】在香港,最低工資水平兩年一檢,調整幅度長期低於通脹,對於基層工人幫助有限。在一河之隔的廣東省情況亦很相似。上月二十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出通知,本月起廣東省凍結三年以上的最低工資水平終得以上調。這意味著清潔工等城鎮基層工人的底薪將得以調升,不過能否解決生活燃眉之急則成疑。

在中國,最低工資不但因應省份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省份也會因應城鎮而有不同。廣東省的城鎮按物價分為四類,每個類別的城鎮採用不同的最低工資水平,而深圳因為是經濟特區則有獨立的最低工資水平。據廣東省政府在上月的通告,這四類城鎮每月最低工資的上調幅度由200人民幣到210人民幣不等,詳細可見下表:

【惟工解密】「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顧,你們香港完蛋了。」這種言論不時會在網上流傳,每次都引起網民極大憤怒。近年,中國官員亦經常以類似說法形容中國政府「施恩」於香港,甚至以截斷東江水威嚇港人。這些說法反過來刺激港人開始提出海水化淡或本土農業等方案,力求減低在物質上對中國的依賴。

然而不管哪種取態,都不能否認,至少在目前,中國都是香港的消費品的重要來源——不要說香港,其實是全世界各種的重要生產地。問題只是如何理解這一個事實——究竟是中國政府「施恩」,還是有其他人默默承受著大量廉價生產的苦果?今次惟工新聞呈現蔬菜、時裝和手機三種主要消費品在中國的生產來源,跟大家探討這個問題。

追蹤來源地:確保產品質素

隨手在超市拿起一件商品,不難看到一句「中國製造」或「Made in _________」的字句,以及進口商的名稱和地址。這些資訊可讓消費者對產品來源有點概念,但無法準確反映產品生產的地點。目前的法律亦沒有強制披露生產地點的條款。

然而有些生產商會主動公佈產品的準確生產地點,以取得買方信任。供港蔬菜就是一個例子。

編按:最低工資一直是香港一個重大的勞工議題。金額低、加幅低於通脹、兩年一檢落後於社會變化,難以讓基層工人應付生活所需。馬來西亞亦一樣。以下是朱進佳為其所屬的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撰寫的政策倡議,主張來年的最低工資水平應該從現時馬來半島的1000令吉(約1909港元)及東馬的920令吉(約1756港元)調整至1500令吉(約2864港元)。其中的理據同樣值得在其他地區爭取提升最低工資的人參考。

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代表團於2017年11月29日造訪位於布城的人力資源部,跟國家薪金諮詢理事會代表討論最低薪金制的事宜。社會主義黨提呈一份備忘錄予國家薪金諮詢理事會,列出政府必須將最低薪金調漲至1500令吉的理據。

根據人力資源部的說法,國家薪金諮詢理事會將於2018年5月或6月決定新的最低薪金水準,但至今仍然沒有新的最低薪金數額。人力資源部表示會考慮社會主義黨所提出的理據,並答應會讓社會主義黨代表跟制定最低薪金的技術委員會進行會面討論。我國最後一次調整最低薪金是2016年7月,比原本的調整遲了一年半。

【惟工新聞】最低工資加幅不如人意,不過仍無礙精明老闆貪小便宜。上星期,惟工新聞收到一名速遞員工友阿鋒(化名)報料,指公司在5月1日以後仍未按最低工資發薪。  
 
阿鋒任職的速遞公司位於長沙灣,他的日常工作是運送文件、炭粉、衣服、樣板等到別的公司。往來不同地方送貨需要自己乘車,俗稱步兵。在地鐵裡經常見到速遞員拖著車仔,不過阿鋒通常都不用。「好多時拎唔到上樓咖,有啲公司怕你刮花地板,有啲樓都無電梯。你一係綁部車喺街邊,一係就抬埋部車上去,咁咪仲重。」他說道,工作裡最難的部份是運送重型貨物,除非重到可以電召貨車,不然就是徒手頂硬上。
 
他所在公司的速遞員分為日薪及月薪制,阿鋒屬於前者,通常於工作日翌日發薪。5月4日領取薪金時,他發現5月2日的工資只有320元,明顯不符合新的最低工資規定。向會計部提出意見後,負責人著他找隊長處理。此時阿鋒有感公司或在推卸責任,剛巧碰到老闆走進公司,他便直接向老闆提出工資的問題,老闆只應道「聽日會安排」。

【惟工新聞】最新法定最低工資水平今日(5月1日)起實施,時薪由32.5元調整至34.5元,比上次在2015年調整的最低工資水平增加2元,兩年合計增幅為6.15%。

2010年立法會通過制定法定最低工資,惟勞工團體建議的「一年一檢」方案未被採納,最低工資水平只能每兩年檢討一次,造成基層打工仔工資增長滯後。加上物價變動僅是當局用以決定最低工資水平的眾多指標之一,不保證打工仔足夠應付生活。

到底最低工資加2元是甚麼意思?惟工新聞檢視政府各部門數據並作對照,讓大家評價這次調整是否公道。

 

(Icons designed by Freepik)

【惟工新聞】出咗半斤力,永遠不會攞返足八両。香港法定最低工資將於今年5月1日由時薪32.5元上調至34.5元,亦即由2015年起年均升幅僅3%,遠遠跑輸同期本地生產總值升幅,基層打工仔無望分享繁榮。不過一旦經濟增長下滑工資則往往被率先開刀,中國大陸連續多年經濟前景不明朗,近期再次掀起凍薪潮,惟部份地區仍願意提高最低工資,上海更自前日(4月1日)起連續第八年上調。

上海深圳最低工資跑贏香港

上海市政府宣佈自4月1日起,將最低工資標準從月薪人民幣2,190元增至2,300元,升幅約為5.0%。深圳亦將於6月1日起增加最低工資4.9%至月薪人民幣2,130元。兩地最低工資加薪比率皆勝於香港。

不過這一波加薪消息並未掩蓋其他噩耗。廣東省今年2月公佈《廣東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一反過去最低工資「至少兩年一調」的原則,推出新規定變成以後將「原則上至少三年一調」,意味可連續三年凍結最低工資。

去年全國僅9地區加最低工資

急凍最低工資在中國並不罕見,近年更有惡化跡象。2014年全國有19個地區(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到2016年則只剩9個地區增加了最低工資。

【惟工新聞】位於中美洲北部、人口與香港相若的國家薩爾瓦多,其工人狀況正在發生巨變。在今年1月1日,最低工資增加了一倍的法例生效。這次是勞方一次重大的勝利,但跨國企業隨即進行反擊,大量開除工人、透過司法手段和試圖改變8小時工作。
 
工運歷史性一刻
 
全國最低工資委員會(National Minimum Wage Council)是由政府、勞方和資方代表組成,負責訂立最低工資。委員會在2016年進行新一輪的選舉,通過了增加最低工資,新工資在今年1月1日生效。
 
紡織工人工會SITRASACOSI的成員埃斯特拉·拉米瑞兹(Estela Ramírez)表示這次最低工資的增長是一件歷史性的一刻,勞方揮出重重的一擊。
 
【惟工解密】10月7日,最低工資委員會宣布將2017年的最低工資提升到每小時34.5元,較現時水平增加2元。僅一周之前,資方代表才裝腔作勢建議每小時只增加0.5元,甚至凍結最低工資——然而這是他們的一貫作風,在2014年也曾以佔中損經濟為由提出同樣要求。
 
跟隨通脹加薪?
 
加2元,32.5元增至34.5元,亦即加薪6.2%,累積增幅略高於通漲水平。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變動率可作為通漲指標。2011至2016年的平均升幅為3.5%。以此作為推算,2017年5月份的綜合物價指數為105.9,較2011年5月的水平上升22.7%。而同期的最低工資累計升幅為23.2%,只贏通漲一個馬鼻。
 

2016處處加人工 老闆無路可逃

最低工資影響就業機會?工人抗爭會嚇走老闆?近年中國出現關廠潮,老闆紛紛將工廠移至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不過,東南亞國家的工人不甘剝削,抗爭不斷,其工資也逐漸增長。越南政府宣布,明年最低工資將增加13%。各地最低工資水平將按此調整,由每月240萬盾至350萬盾(約港幣832元至1,214元)不等。

越南國家工資議會(National Wage Council)在9月開始年度最低工資水平的談判。這個委員會由越南勞動總工會(Vietnam General Confederation of Labor)、越南中小企協會(Vietnam Association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越南總工會提出,最低工資應增加16.8%,以承擔工人89%的生活開支,但商界代表只接受10%的增幅。在兩個多月來的談判,雙方(很自然地)未能達到共識。雖然工會一度提出較接近去年增幅的14.4%,但資方仍未讓步。因此政府作出增加13%的決定,約相等於工人80%的生活開支。與此同時,越南政府亦決定將夜班工資(夜班定義為晚上10點至早上6點的工作)由平日工資的1.3倍增至1.5倍。

最低工資偏低 工人靠加班維生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