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世自僱轉外判 760保險佬有難

11/11/2013 - 11:14am
Share

Number of views

3411

【惟工新聞】你未必喜歡被人推銷保險,但保險經紀也有難處。近日有傳媒揭發「蘇黎世香港人壽」放棄沿用多年的「自僱」式保險代理制度,明年保單將外判予獨立理財顧問分銷,形同裁員,受影響人數達760。自僱多年來是保險業剝削慣伎,節省多項員工福利之餘,即使發生勞資糾紛勞工處亦多不介入,蘇黎世保險以外判取代自僱,可謂變本加厲

不足兩個月執骨 威脅16萬投保人

蘇黎世保險前身為鷹星保險,2004年被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收購後改名,在港保險客戶約有16萬。上星期五,該公司向700名經紀及60名員工宣佈把保險分銷外判予獨立理財顧問,直屬保險代理將於今年12月31日終止合約,經紀飯碗行將不保。公司未有提出賠償或遣散方案,有經紀表示公司決定倉促,「兩個月唔夠,根本無足夠時間處理手上的保單」,恐怕損害投保人利益。保險業總工會將約見勞工及福利局,要求政府介入。

保險界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陳健波指,公司聲稱推行外判制是總部改變經營策略。惟工新聞翻查蘇黎世總公司年報,今年盈利近180億港元,獲利豐厚。公司發言人周曾向傳媒稱「影響員工少於60人」,並未將700名以自僱形式聘用的受害經紀視為「員工」。

自僱經紀自顧不暇 出糧不成反欠債

自僱是保險行內慣常聘用手段,令經紀在法律上脫離「員工」行列,不受保障。成衣業、文職及零售業職工總會總幹事張麗霞指出,超過九成保險從業員以代理人身份長期受僱,入職時簽的是自僱合約,一旦發生勞資糾紛,勞工處往往拒絕受理。

自僱合約亦通常容許保險公司可單方面更改合約條款,隨時終止及修改原有的工作待遇,經紀辭職時稍有不慎即被剋扣薪金及公積金。2011年有城大畢業生簽約三個月後辭職,遭公司追討其7,000元底薪,指其薪水屬於「貸款」,須歸還「欠債」。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