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爆炸:你必須知道的五件事

13/08/2015 - 10:57pm
Share

Number of views

16791

編按:8月12日深夜,天津發生化工危險品大爆炸,死傷人數陸續增加。到底發生爆炸的是甚麼企業?犧牲的工人和消防員又是誰?化工物品又為何在該區不斷囤積?惟工新聞特此轉載破土相關文章,揭示災難背後的內幕——公司可疑的環評報告,工殤未必獲全額賠償的外判工,甚至連英勇犧牲的消防員也可能是外判制的被壓榨者。烈火毒煙之下,隱藏了多少冤情?


天津爆炸:你必須知道的五件事
文:左楠

一、發生爆炸的天津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是個怎樣的企業?

天津公安局很快通報,發生爆炸的準確位置為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一家私營企業,根據公司的官網內容,其成立於2011年,註冊於天津東疆保稅港區,註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是天津口岸危險品貨物集裝箱業務的大型中轉、集散中心,是天津海事局指定危險貨物監裝場站和天津交委港口危險貨物作業許可單位。公司以經營危險化學品貨櫃拆箱、裝箱、中轉運輸、貨物申報、運抵配送及存倉服務等業務為主,目前員工70人,外用工20人。年貨運輸送量100萬噸,年營業收入達人民幣3,000萬元以上。

公司工程佔地面積46,226.8平方米,由綜合樓、危品庫房一、危品庫二、中轉倉庫、堆場、消防泵房、檢查橋、室外箱變、廢水收集池組成。(見下圖)

發生事故的堆場包括重箱區(同時存貨體積不大於1,000立方米)、空箱區、裝箱區、拆裝箱作業區。

我們不禁要問,一家從事如此高危險行業的私營公司,在建立之初,到底有沒有經過足夠的安全審查,以及公司有沒有相應的可靠的信用擔保?同時,有沒有對工人進行相應的培訓,有沒有提出相應的安全要求?

瀏覽公司網站,關於安全生產的建設,除了一些與其他公司無太大區別的常規消防演習以及一些化學危險品消防知識宣傳外,沒有更多關於安全的內容。和許多做國際貿易的一樣,公司非常重視國際化的企業文化建設,追求目標就是:「組建一流團隊,培訓一流人才,創造一流業績,建設一流企業!」並將客戶滿意作為公司追求的目標,「以客戶為關注焦點,並努力超越客戶期望」是公司口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不到對工人安全的教育與理念,相較於安全,看到更多的卻是對於效率的追求。

有媒體報導,在該公司環評報告的風險分析中,針對起火爆炸的可能曾做過論證,稱「不會對環境和周邊人員產生顯著影響」。而針對該儲運危險品倉庫的防火設施,該環評報告也顯得頗為自信。報告又稱公司發放了130份調查表,結果顯示,100%的公眾認為專案位於北疆港區內屬選址合適。但附近社區居民稱,從未收到過調查表。

二、晚上11點多的爆炸造成人員傷亡,怎樣的人可能在深夜值班犧牲?他們能有賠償嗎?

根據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官網內容,該公司有70名員工,20名外用工。

甚麼是外用工呢?就是不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工人,有一些可能是勞務派遣工,差一些的,甚至是連勞務合同都沒有的臨時工。

根據2014年3月實行的《勞務派遣暫行辦法》,企業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和替代性工作崗位上聘用派遣工,並且一家企業派遣工的比例不能高於10%。這家公司的僱傭比例明顯就是違法的,並且堂而皇之地寫在了自己的網站上。

發生工業意外時,派遣工和正式工得到的賠償差額是巨大的。作為一家高危行業企業,能不能聘用派遣工這本就應提出質疑,更不用說它還明顯違法。我們相信,這樣違法的企業在天津、在中國,肯定不是只此一家。

到底誰會在深夜值班承受這樣的危險?這次事件還沒有徹底調查我們無從得知,就說說類似的事吧,去年此時(2014年8月2日),昆山中榮金屬製品廠在早上7點發生爆炸,造成97人死亡,全部為不合法僱用的工人。

我們呼籲,給予傷亡者合理的照顧和賠償!

三、媒體報導稱有36名消防員失去聯絡,9名犧牲,消防員可能是甚麼身份?得到甚麼待遇?

今天一張逆人流行走的圖片刺痛了許許多多人的心靈。消防員這個冒著生命危險撲滅大火,換來千萬人安全生活的高大形象在大家心中樹立了起來。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出生入死的消防員其實很可能派遣工?

2012年,天津宣佈將招收1,000名合同制消防員。

甚麼是合同制消防員呢?從全國大部分地區來看,合同制消防員大部分是當地保安公司或其他勞務派遣公司,根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用人要求,招收並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後,與保安公司或其他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並將其派遣至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工作,和現役消防員一樣承擔執勤、滅火、救援等任務。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和合同制消防員之間並不簽訂勞動合同,只是定期向勞務派遣公司繳納管理費,由勞務派遣公司承擔用人單位的權利義務。

也就是說,合同制消防員和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之間是「有勞動但無關係」,而合同制消防員和勞務派遣公司之間是「有關係但無勞動」。合同制消防員就是勞務派遣工。有專家指出,合同制消防員存在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
(一)僱傭模式不符合法律規定(指簽訂臨時合同而非長期合同);
(二)工資待遇不符合法律規定(指與現役消防員同工不同酬);
(三)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不符合法律規定(只即執行現役消防員的24小時備戰制度,又無法按照勞務派遣制度計算加班工資)。

首先,再次重覆前文的質疑:消防員勞務派遣工,是否符合國務院對於招收派遣工只能是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的規定?

然後,再次重覆:高危崗位真的可以使用派遣工嗎?可以嗎?可以嗎?(重要的事情問三遍)。

到目前為止,參與天津爆炸事故救援的消防員有36人失去聯絡,9人死亡。已確認該事故致17人死亡,其中9人為消防員,佔死亡比例的53%。第一批趕到的救火分隊在第一次爆炸之後衝進火場,之後就發生了更嚴重的第二次爆炸,而這一批消防員全部失聯,他們存活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他們是不是派遣工?他們有沒有簽合法的勞動合同?他們有沒有和現役消防員同工同酬?他們能不能獲得同一個現役消防員一樣的照顧與賠償?

四、爆炸點處於東疆保稅港區,甚麼是保稅區?

天津保稅區於1991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開發面積5平方公里,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的保稅區。保稅區就是高度開放的特殊經濟區域,具有國際貿易、現代物流、臨港加工和商品展銷四大功能,享受海關、稅收、外匯等優惠政策。簡言之,就是國外進口商品進入保稅區,或是國產商品經保稅區出口,可以減少關稅,因此保稅區的倉庫業、物流業發展可謂生機勃勃。更有甚者,將加工廠直接搬到保稅區內,原料、成品的進出口一線聯結,水到渠成。

正是這樣優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私營、外資企業進入。多年來,天津保稅區的貨物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年均30%以上,區內500多家物流企業和3,000多家貿易公司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在環渤海區域乃至中國北方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服務輻射作用。而化工業、危化品,更是成為天津保稅區十大市場中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近年隨著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許多國際知名的化學公司也將資本擴張至中國,借助於中國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力,將高危化學品提煉、製造的生產過程放到中國,這就營造了眾多城市「化工圍城」的現象。同時,他們又抓住保稅區這個金蛋,將這些成品、半成品暫時存放,再導入國內市場或流入國外市場,從中賺取鉅額差價。通過這方式,國外資本不僅大幅牟利,還將生產上的風險轉嫁到了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正是保稅區囤積大量如定時炸彈般的高危化學品的深層次原因。

不得不注意的是,這樣的所謂優惠政策存在一天,這樣的定時炸彈就會在眾多地方多隱藏一天,不是簡單強調安全生產知識,就可以解決問題。

五、危險化學品爆炸,真的全都是偶然事件嗎?到處在抨擊化工圍城,化工業是不是不應該發展嗎?

僅僅今年,在過去的八個月中,化工廠的爆炸事件在全中國各地上演:

  • 7月16日7時30分,山東日照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液態烴球罐洩露引發爆炸;
  • 6月12日21時15分,南京化工園區德納化工廠發生火災。現場連續多次爆炸,周邊居民房子均有震感;
  • 4月12日南京揚子石化廠區發生爆炸,發生事故的設備車間及廠區上空濃煙遮天,空氣中也有刺鼻的味道。
  • 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px專案發生爆炸。爆炸引起的火光照亮夜空,濃煙滾滾,附近居民感覺到劇烈震動。

這一次又一次的化工廠爆炸,當然不能全歸於「偶然事件」,其背景,正是這次又被許多媒體反思的「化工圍城」。而化工圍城的背景,卻又恰恰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輸出化工產業——這一勞動密集、嚴重污染、高度危險的工業。同時,又恰恰因為化工產業佔盡了這三點,其利潤也是極高的,也難怪引來國內資本、地方政府紛至沓來。

化工業的發展只能帶來危害嗎?看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上世紀50、60年代的三線建設過程中,為了建設西部地區,許許多多工人從發達地區來到西部,建起了大量化工廠。如今這寫城市的經濟發展,依舊依靠於這些化工廠。當然,這其中也發生過事故,但發生的頻率與嚴重程度,也完全不能與現時狀況同日而語。而且,事故傷亡的工人,也得到了較好的賠償,甚至連家屬、孩子的工作都得以落實。於是,同樣是化工,當時就呈現了「化工建城」,而不僅僅是「圍」。

化工業的發展是科學技術,沒有一個國家會拒絕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科學技術由誰發展、為誰發展,才會關係到其發展是帶來建設還是帶來災難。我們批判和反思的不應僅僅是「化工圍城」本身,更重要的是,為資本發展的化工業,一切以利潤為本,安全也是圍繞利潤的安全,成為了附屬,事故頻發,這才是「化工圍城」的夢魘。

原文刊於《破土》,標題經編輯修訂)

Share

破土。我們關注底層遭遇的不公與悲苦,記錄並分享人們改變自己生活與周遭世界的生命力。破土,與你分享我們眼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