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九大原因廢除淫穢品法

27/07/2015 - 5:31pm
Share

Number of views

2071

標籤

編按:每逢書展,遠至2007年刊有大衛像的文學作品,近年的o靚模寫真,以至今年的女童寫真,都有一輪關於淫褻不雅的論爭。內地學者李銀河主張廢除內地淫穢品法,發表文章提出不應禁制淫穢品的九大原因,包括消費淫穢品使性犯罪率不升反跌、否定淫穢品是對女性施以壓迫,女性亦為淫穢品主要讀者等。惟工新聞轉載相關文章,為讀者提供更豐富的思考資源。


九大原因廢除淫穢品法
文:李銀河

在世界各國,關於淫穢品的處置辦法主要有三種立場,或者說三種話語:第一種是自由派的話語,認為淫穢品既是一種為某些人帶來感官快樂的生活材料,又是免除禁制、偏見和權力壓抑的力量;第二種是保守派的話語,它堅決主張禁毀一切淫穢品,其思想背景是反性禁欲,其論爭的角度是訴諸道德,為家庭和宗教的價值觀辯護;第三種是激進女權主義的話語,它是從女性的角度提出禁毀淫穢品的主張的。

女權主義陣營對淫穢品的分歧

在西方,淫穢品法是遠在19世紀的事兒,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的事兒了。在美國,它一度被稱為康姆托克法,因為時任郵政總監的康姆托克提議設立了淫穢品法,在全國開展了掃蕩淫穢品的運動。後來,由於禁止淫穢品的制售與憲法中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條文相左,各國紛紛廢除了淫穢品法。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女權運動興起之後,有人從女權角度再次宣導設立淫穢品法,持這種觀點的女權主義者認為,淫穢品是女性身體的客體化,是女性主體性的喪失,是女性的異化。

儘管出於道德保守派立場和出於女權主義立場的反對淫穢品出發點是不同的,前者更多出於純淨社會和反性禁欲的考慮,後者則是出於男女平等的考慮,但是在反對淫穢品問題上保守派與激進女權主義出人意料的合流,引起了女權主義陣營極大的不安。結果在女權主義陣營內部因為淫穢品問題出現了分化,一派是激進女權主義的觀點,其立場是反對淫穢品和反性;另一派是自由主義女權主義的觀點,其立場是反對檢查制度和對性持肯定態度。

70年代後期,英國的激進女權主義者成立了一個組織,取名為「婦女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WAVAW),由它所掀起的反對淫穢色情品運動,使得婦女運動開始把性活動本身當作男性的暴力來加以反對。反性的道德大多數團體 (the anti-sex moral majority groups) 在英國壯大起來,組織精良,她們這一運動取得了使淫穢色情刊物讀者數量下降的效果。英國的保守勢力一向非常強大。舉例言之,英國全國視聽協會共有三萬多成員,他們不懈努力的目標就是監視和清潔全國的視聽材料和大眾傳媒。他們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清潔電視節目,他們的主要清掃目標是這些節目中的性內容。反淫穢品的女權主義的做法同這些保守勢力不謀而合。

在美國,從1983年開始,反對淫穢品的草根運動進入了借助國家權力的新階段,其典型作法是向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反對淫穢品的提案。這個運動的代表人物是激進女權主義者麥金農 (Catherine MacKinnon) 和德沃金 (Andrea Dworkin)。她們起草了一份反淫穢品的提案,提交給明尼那波里市議會,提案認為,淫穢品本身就是對女性的性歧視,是製造和保持女性在社會中的下等人地位的關鍵因素。淫穢品既是對女性的性歧視形式,又是侵犯女性權利的行為本身。1983年12月30日,這個提案在明尼那波里市被批准通過。

反淫穢品運動的挫敗

反淫穢品提案在美國的幾個城市獲得認可後,反對這些提案的人上告到最高法院。美國書商協會和美國出版商協會在美國聯邦南部地區印地安那法庭對印地安那波里市長提起訴訟,認為這一提案如果通過,將是違憲鉗制自由言論的。南部地區法庭認為,印地安那波里提案確屬違憲鉗制言論自由。法庭指出,該提案中試圖鉗制的言論沒有超出言論自由的範疇,應當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因此,法庭認為,該提案有違憲嫌疑,過於寬泛。1985年9月,聯邦上訴法庭第七巡迴法庭認可了南部地區法庭的決定。在1986年2月,最高法院贊同第七巡迴法庭的決定,以違憲提案的名義駁回了反淫穢品提案,理由是:雖然淫穢品會影響人的世界觀,但它畢竟屬於言論範疇,應受到憲法的保護。法官布倫南(Justice Brennan) 本人在經過多年涉足與淫穢品法有關的論爭之後,得出如下的結論:所有的反淫穢法都應當廢除。

在80年代中期,反對禁毀淫穢品的女權主義提出,不應當利用國家的權力來反對淫穢品,因為國家絕不會從女權主義的立場出發來做這件事。自由派女權主義者是反對禁止淫穢品的中堅力量,她們一直同反淫穢品展開激烈的辯論,表明她們的不同觀點。她們于1989年春成立了女權主義反對檢查制度組織 (FAC),主旨是支持自由表達和自由言論。

事實證明,反淫穢品運動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這個後果已經從美國波及到加拿大。1982年,加拿大最高法庭修改了關於淫穢品的法律,這個新修訂的法律是麥金農協助搞的。一開始,不少女性雜誌讚賞這個新法律,但是這個新法律的實施成了女權主義的一場噩夢。新法律規定,要禁掉所有「墮落」的文字,但是什麼叫做「墮落」是個見仁見智的事。加拿大海關禁止輸入的書單越來越長,同性戀類、虐戀類的書,全都榜上有名。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反對淫穢品的女作家的書也上了「黑名單」,如德沃金的《性交》一書就在禁運書單上。不少世界級文學家如王爾德、杜拉斯的書以及一些同性戀詩人的作品都在被禁之列。至此,反對禁制淫穢品方面20年前的預言都不幸言中,她們所擔心的由國家出面干預可能導致的局面全都發生了。事態發展到這一步,反淫穢品運動就喪失了人心,廣大婦女群眾也不再贊成她們的觀點。

經歷了70年代的性革命和這場關於淫穢品法律規範的大辯論,美國社會的性規範所發生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檢查制度的崩潰。在今日美國,對文字、劇場、攝影、繪畫或電影已不再有檢查制度了。國家唯一保留控制的是電臺和電視臺,但在這兩處,夜間節目的標準也放寬了許多。相比之下,在1948年,一位想報導金賽性調查的記者抱怨說,他沒法報導這項調查,因為他們是一份家庭類報刊,「手淫」這樣的詞絕對不能登出來。當年金賽性學報告使社會風氣為之一開,如果放在今天,都沒有人會注意到它。由此可見,在社會的性規範上,尤其在出版物方面,已經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

反對禁制淫穢品的九大原因

在美國的女權主義學者當中,反對禁制淫穢品一方的代表性人物有盧賓 (Gayle Rubin) 和巴特勒 (Judith Butler)等。1998年初,筆者在美國加州大學會見盧賓時,她明確指出:我們反對某些人禁毀淫穢品的立場。盧賓認為,反對淫穢品的激進女權主義有兩大問題:第一,如果將淫穢品一概視為父權制的表現,就無法分別對待不同種類的淫穢品。第二,如果認為所有不反對淫穢品的人都不能算作女權主義者,就重新定義了女權主義。

概括地說,反對禁制淫穢品的一派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明自己的觀點的:

首先,最大的問題在於言論自由問題。一個社會中,人們對事物有喜愛與憎恨的自由,有讚賞與討厭的自由,但是一部分人的觀點和好惡不可以被允許來指導社會政策。因為你不喜歡的有人喜歡,你討厭的有人不討厭。問題在於,那些喜歡淫穢品的人有沒有權利得到這種東西,那些製作淫穢品的人有沒有發表這種作品的權利。某些人認為淫穢品很噁心、格調低下,是否可以成為將其取締的理由。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認為不可以。僅僅因為淫穢品所描繪的活動為一些人所不齒,不能夠成立為禁止它的理由。

盧賓嚴厲地批判了反淫穢品一派的女權主義者,她指出:「身為女權主義者而參與建立剝奪無罪的女性和男性的自由、生存手段和內心安寧的政策、態度和法律的共謀是不適當的,可恥的。女權主義者與其他所有的人一樣都負有一種責任,那就是要記住,僅僅因為某些事物看去奇怪和恐怖,並不意味著它就是危險的或威脅公共安全的。」

第二,那些將淫穢品定義為對女性的壓迫的人,至少沒有看到淫穢色情品市場的多樣性:同性戀淫穢品在市場上佔有相當大的份額,它們完全不涉及性別問題;虐戀淫穢品也很多,其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女性統治男性屈從,因此認為凡淫穢品必定是男性壓迫剝削女性,是不符合事實的。

有統計資料表明,那些喜歡「硬核」(hard core) 淫穢色情出版物的男性中,喜歡觀看男女關係平等的作品以及虐戀作品中男性屈從女性統治的作品的占大多數。從淫穢色情影片和雜誌中大量男性扮演性客體或扮演女人的性奴隸的內容來看,很難得出現代的淫穢色情出版物是男性統治的表現這一結論。反對淫穢品運動之所以失敗不僅因為大多數女性反對麥金農「我恨男人」的態度,而且因為女性一向都是淫穢品的閱讀者。反對淫穢品的女權主義者堅持認為,淫穢色情品是對女性的冒犯。雖然許多女性確實認為淫穢色情品冒犯了她們,但是有相當多的女性喜歡那些被定義為淫穢色情的出版物。女性喜歡被性喚起,她們為這些性出版物付出了數以百萬計的金錢:美國的淫穢錄影市場的顧客有40%是女性;斯堪的那維亞的性雜誌《愛神》的訂戶中有40%是女性;《論壇》雜誌的訂戶也有40%是女性。女性不僅是占淫穢品市場40%份額的消費者,而且越來越多地成為淫穢品的製作者,她們製作色情圖畫、雕塑以及各種形式的在傳統上被認為是淫穢品的作品。目前西方增長最快的一個文學市場就是以女性為讀者物件的色情幻想文學。

第三,反對淫穢品的女權主義者與右翼宗教勢力劃不清界線。反性的宗教勢力在反對淫穢色情品的問題上不再是孤軍作戰,一向屬於進步力量的女權主義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二者儘管有很多不同,但找到一個共同點:反對不以生殖為目的的性行為。

激進女權主義反對淫穢品的運動與保守的右翼聯合起來這一事態是頗具諷刺意味的。這些女權主義者大量使用右翼的語言,與他們同流合污。右翼的一貫立場是反對性教育,反對淫穢品,反對同性戀,反對一切所謂「邪惡」的東西。他們也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了這些反淫穢品的女權主義者,利用了女權主義的話語,說自己之所以反對淫穢品,是因為它傷害了婦女的利益。他們反對性教育,反對墮胎,也都是打著為婦女的旗號。

第四,反對淫穢品一派的觀點屬於性問題上的浪漫觀點,按照這種觀點,做愛應當是美的,浪漫的,柔和的,可愛的;要避免骯髒,低俗,統治與屈從的衝動或任何種類的攻擊性。前者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小清新」;後者則是「重口味」。這種觀點強調人的親密關係,而不是肉體快感。這種觀點認為,女性的性自由僅僅意味著擺脫男性中心的女性形象,而不是自由地從事多種多樣的性活動。

反對淫穢色情品運動希望同道德保守主義劃清界線,但是劃不清。她們反對所有平等關愛的關係之外的性幻想,把缺乏這種關係的性活動描繪成對女性的威脅,以此增強浪漫主義的假像。這種保守的浪漫主義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散佈一種女性基本上是不喜歡性活動的非性動物的神話。某些男性一聽到性欲不是男人的專利、雄性的證據的說法,就會感到受了威脅;某些女性也不願意放棄女性比男性更「純潔」因而應當比男性有更多自我壓抑的想法。這些人不懂得也不願懂得女性的性欲,不懂也不願懂得女性可以做性的主體的願望。他們不願看到許多女性確實喜歡與男性發生性關係這一事實,而社會學調查表明,許多女同性戀者甚至也喜歡同伴侶做插入式性活動,也並不是所有的異性戀關係都是性別壓迫的噩夢。

此外,有大量社會學調查資料否定了關於男女對於淫穢品的生理反應不同的假設:1970年的一項調查 (樣本量:男女各128人) 表明,男女兩性對色情材料的反應沒有什麼區別,在觀看撫愛與性交情形的幻燈片和電影片後,有40%的女性報告了比男性還強烈的性喚起;在觀看活動後的24小時之內,是女性而不是男性報告了撫愛和性交活動的增加。

第五,社會學研究表明,淫穢品的消費不會導致性犯罪率的上升,在某些方面,還會導致犯罪率的下降。關於淫穢品究竟會對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有大量的社會學調查。這種調查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宏觀研究,看淫穢品的消費對犯罪率、對婦女地位的影響;另一類是微觀研究,看淫穢品對於接觸者個人行為的影響(如第四點中的舉例)。

雖然一般常識以為淫穢品會導致性犯罪率的上升,但是經驗調查一再證明,性罪犯接觸淫穢品的頻率低於一般男性。在淫穢品的消費程度及頻率與性犯罪及暴力程度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社會學調查進一步表明,「軟核」(soft-core) 淫穢品 (如《花花公子》和《閣樓》雜誌) 不僅不會導致犯罪衝動,反而能夠降低人的攻擊性。

在實驗室之外,在社會這個大實驗室的實驗中,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例如在英國,自從對錄影、影片內容和公開暴露裸體實施嚴格限制以及隨後500家性商店被關閉之後,性犯罪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反淫穢品方面總愛以日本為例說明淫穢品與性犯罪的關係,他們指出,在淫穢品法律收緊後,日本的強姦率下降了。但是他們沒有注意到,日本對淫穢品的控制儘管嚴格,但是在淫穢品內容的控制尺度上與西方差異很大。在那些受到控制的合法淫穢品銷售中,包括了「暴力」程度最高的內容,捆綁、統治屈從和拷打內容在日本的合法淫穢品中佔據了主要地位。

還有一些定量調查,為性犯罪與淫穢品之間沒有關係的立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根據美國的一項定量調查,密蘇里州強姦率高於堪薩斯州,但堪薩斯州的軟核淫穢色情雜誌的人均消售量是密蘇里州的2倍;密西西比州淫穢品人均消費量是全美國最低的,但其強姦率高於其他17個州。在相關分析中加入第三個因素,即「暴力傾向」因素之後,淫穢色情品銷售量與強姦率之間的相關性完全消失,這就證明:有暴力傾向的男性與性雜誌消費及對婦女的攻擊性之間有正相關關係;而淫穢品的消費與強姦率之間沒有關係。

1967年,丹麥實行了淫穢品的全面合法化,此前四五年間,淫穢色情品已大量上市,人們可以很容易在市場上買到淫穢品,其中包括青少年。調查資料有力地證明,淫穢品的消費不但不會使性犯罪率增加,反而具有降低性犯罪率的功能,淫穢品的合法化使各類性犯罪下降了16%至80%。即使能夠證明在淫穢品的消費與性犯罪下降之間的因果關係並不存在,它至少還能證明淫穢品與性犯罪率的上升是無關的。

這方面最有說服力的例子還有:在日本,有暴力內容的淫穢色情品 (包括強姦內容) 在社會規範允許的範圍內,而其強姦率僅僅是美國的1/16;在丹麥和前西德,在實行了淫穢色情品的合法化之後,性犯罪率不但沒有升高,反而有大幅度下降。此外,在中國、日本、波斯、古希臘這些古文化中,都有大量描寫性活動的圖畫(春宮圖),而此類淫穢品的消費與性犯罪之間並不存在因果關係。

社會學調查表明,淫穢品的功能主要是資訊、娛樂和改進性生活品質,與性犯罪沒有因果關係。人們對於性材料的看法以正面為主,負面的看法極為少見。

第六,雖然淫穢品的消費與兩性平等這二者之間也許並沒有直接的內在的因果關係,但是從現象上看,這兩個方面卻存在著正相關關係,即一個社會兩性關係越是平等,淫穢品的消費量就越大。至少在表面上存在著這兩種現象同步的現象。例如,在丹麥和荷蘭這兩個性別最平等的國家,對淫穢品和一般商業性性活動有著最開放的政策,這兩種現象的並存恐怕不僅僅是偶合。在世界的跨文化比較中可以發現,婦女地位與淫穢品數量是成正比的,即某個國家婦女地位越高,男女兩性越是平等,淫穢品的銷售量也越大。

第七,淫穢品是向傳統道德的挑戰,傳達了以快樂為性的目的的新價值觀。有學者提出:淫穢品可以被視為性的視覺的獨特媒介,是對身體的性感讚美的一種感觀快樂,一種沒有後果的輕鬆的自由的觀念,一種不受時間限制的重複的沉溺的幻想。與傳統時代以僵化的方式對合法的性功能所做的狹隘定義的觀念相對立,淫穢品建造了一種可塑的多樣性和過度享用性快樂的模式。基督教文化總是把性行為與生殖繁衍的行為合二而一。與此相對立,淫穢色情品為性提供了一個獨立的地位:它是人性的一種深刻而具有顛覆性的狂喜。

淫穢色情品的意義在於,它是以快樂為性的目的這種觀點的圖像表現,它讚美性的多樣性。也許它所傳達的資訊並不現實,但是它表明,性是有趣的,可塑的,快樂的。如果說淫穢色情品傳達的觀念是性快樂,它為什麼會如此令人感到害怕?因為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傳統的道德挑戰,它描繪了人們對性的享受——通常是非生殖的性——沒有罪惡感和羞恥感。

傳統的性規範又是雙重標準的:男性可以追求性的快樂,女性卻不可以。傳統性道德對於女性的壓抑表現為禁止女性追求以性愉悅本身為目的的性快樂。似乎女性只有在為他人的需要服務時才能自我實現。在性方面,女性的性活動只可以為了生育,為了滿足伴侶的需要,或者是為了社會和政治的目標,如果去尋求自己的快樂就犯下了最嚴重的罪惡:自私自利。而淫穢色情品中對女性性愉悅的表現向上述性的男女雙重標準提出了嚴重的挑戰。

第八,淫穢品只是社會問題的症狀,而不是它的原因。自由派女權主義者反對禁毀淫穢品的理由之一就是,她們不認為淫穢品是導致婦女的從屬地位的原因。儘管她們也批評淫穢品,但是反對把淫穢品作為婦女從屬地位的原因來看待。婦女處於從屬地位的原因有宗教制度、家庭制度以及勞動制度等等因素,而不是淫穢品。反對制度中的對婦女的歧視是比較難的;而反對淫穢品是容易的。

第九,女權主義者一直在影片書籍及各類傳媒中批判性別主義,但從未有過叫做「女性反對電影」、「女性反對電視」或「女性反對小說」的組織,儘管在電影、電視和小說中都有性別主義的內容。反淫穢色情的女權主義者們不是去批評性傳媒中的性別主義內容,呼喚非性別主義的、女權主義的或為女性服務的性材料,而是簡單地要求把這些作品完全掃除。從自由主義的立場出發,公民有權利觀賞包含明顯性內容的作品,國家無權干涉;從女權主義的立場來看,雖然有些淫穢品不是女權主義的,但女性可以擁有女權主義的淫穢品。

與反淫穢派女權主義展開論爭的主要人物盧賓在嚴厲批評反淫穢派的所作所為對婦女運動的損害之後,提出了女權主義在淫穢品問題上應持的正確立場,她嚴正指出:「反淫穢派的意識形態損害了婦女運動在性政治中的進步形象,它使女權主義難以對來自右翼的攻擊做出反擊,對於婦女運動來說,動員起來反對任何對性自由的進一步傷害是至關重要的。女權主義不僅不應害怕淫穢色情品,而且應當反對檢查制度,支持賣淫活動的非罪化,呼籲廢除一切關於淫穢的法律,支持性工作者的權利,支持女性在性工業中獲取管理者的職位,支援性材料的供給,支持對青少年的性教育,肯定性少數派的權利,肯定人類性傾向差異的合法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糾正過去的錯誤,重建女權主義在性政策方面的領導地位和名譽。」盧賓的觀點對於女權主義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她的觀點代表了一大批自由派女權主義的觀點,在我看來,也是女權主義在性的問題上最正確的觀點。

從上述分析來看,中國目前對於淫穢品的處置方法和法律邏輯仍然停留在西方19世紀末期,只不過西方更多宗教保守派色彩,中國更多世俗保守派色彩而已,就連女權主義和言論自由的思路都沒有。想想看,一個21世紀的人,活在19世紀的法律之下,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原文刊於荷蘭在線

Share

以國際媒體的視角聚焦中國、報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