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普天同慶,不過好多人依然饑寒交逼,在我們花兩個鐘慢慢歎聖誕大餐的同時,全球大約就有1,600名幼童夭折,特別是貧窮地區。聯合國今年的《千禧年發展目標報告》指出,儘管全球貧窮有所紓緩,情況卻依然嚴重,就算有工作也不代表可以脫貧。
極端貧窮 六個就有一個
聯合國曾提出「千禧年發展目標」,希望在1990年至2015年之間將全球極端貧窮人口減半。相關目標已在2010年提早達成,但依靠每日低於1.25美元維生的極端貧窮人口仍然多達12億,亦即每六個地球人就有一個。此外,發展中地區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在面積狹小、沒有清潔水源和衛生設施的貧民窟。
不過,由於報告內的「極端貧窮」標準以美元為單位計算生活費,而金融海嘯後美國多次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眨值,實際災情可能更為嚴峻。
幼童夭折多 一年毀滅一個香港
貧窮地區亦時有幼童夭折,前年全球有690萬名五歲以下幼童夭折,幾乎等於一年毀滅一個香港的人口。夭折的幼童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僅是印度和尼日利亞就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個案以上。他們的死因包括肺炎、腹瀉、瘧疾和營養不良,出身最貧窮家庭的兒童夭折率幾乎是出身最富裕家庭兒童的兩倍。
「千禧年發展目標」預定在2015年前減少三分之二夭折率,但現時工作仍然落後進度。
越窮越勤力 打工無助脫貧
有汗出未必有糧出。報告發現發展中國家逾六成打工仔每日生活費低於4美元,加上經歷金融海嘯之後喪失大量職位,青年持續失業,2007年至2012年之間失業人口飆升了2,800萬。
但貧窮並非源於懶惰。報告指出大部份發展中地區的就業率都高於發達地區,其中以東亞、東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最為明顯,無論男女都比發達地區居民更搏殺。他們的付出卻不一定獲得回報,全球半數打工仔不屬正規受僱,須從事自僱工作或家庭僱員,收入不穩定,缺乏社會保障,甚至被逼強制勞動,其中又以女性情況較普遍。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各國實現「千禧年發展目標」的進度參差不齊,必須加快步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