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多少慈詳也多少天真,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無論在聖誕卡上,還是在聖經故事入面,耶穌出生地伯利恆(Bethlehem)總是給人平靜祥和的感覺,略帶點田園色彩,或者還夾雜著農村獨有的家畜氣味呢。
然而今天在伯利恆的巴勒斯坦人,想睡馬糟都不可能。
以色列侵犯人權自由 46年不變
今天的伯利恆,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圖畫。46年來,以色列的軍事佔領把這個城市徹底改變了。
在伯利恆,以色列士兵犯法可逍遙法外,11、12歲的小孩卻隨時被無理拘捕。沒有溫情脈脈的旅館、沒有來自異國的三博士、沒有純樸的牧羊人,今天的伯利恆只有鐵絲網和鐵籠、檢查哨與路障,還有狙擊手。
以色列人更築起8米高的圍牆,比柏林圍牆還要高3倍,把伯利恆70%的土地圍起,禁止巴勒斯坦人進入,實行種族隔離。不論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住在伯利恆都得忍受以軍強行入屋、侵犯個人權利的暴行。
政府盲搶地 城牆高柏林圍牆3倍
伯利恆位於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屬於巴勒斯坦人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地區。除了70%穆斯林,當中30%人口是基督徒。
40年來,以色列在伯利恆建立了22個「定居點」,實際上就是盲搶巴勒斯坦居民的家園,建立殖民地。多年來不斷擴張下,伯利恆整個北部已被以色列吞併。
隔離政策亦令經濟受到嚴重打擊。伯利恆失業率高達25%。在以色列圍城下,巴勒斯坦人不能自由到耶路撒冷或其他地區就業。2011年,有15,000名巴勒斯坦基督徒申請到東耶路撒冷工作,當中只有2,500人獲批准。同時,以軍對治安的威脅,亦重創伯利恆的旅遊業。
伯利恆首位女市長維拉(Vera Baboun)在12月初的演說中就說:「伯利恆不是博物館,而是人民每天為著愛與和平奮鬥生存的地方。」
每日施襲7次 以軍半月殺5人
除了在伯利恆,以色列軍方在西岸其他地方和加沙地區,均有實施宵禁、限制巴勒斯坦人活動自由和兼併土地。
單是今年11月28日至12月18日期間,以軍就殺死了5名巴勒斯坦平民,包括1名小童。這半個月期間,以軍向西岸的村莊和城市發動了143次襲擊,平均每日接近7次。除此以外,以色列亦經常打壓和平示威,並向越界的巴勒斯坦農民和漁民開火。
以色列封鎖加沙七年,令當地必需品嚴重短缺。過去三星期,連場暴雨令加沙成為一片澤國,更有傳以色列打開加沙東面的水閘、令加沙災情加劇。人權組織表示,輸入加沙的煮食用煤氣只達需求的一半。今個聖誕,150萬加沙平民將繼續飢寒交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