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言起行】羅興亞難民的殘酷漂流記

20/05/2015 - 9:29pm
Share

Number of views

1885

標籤

編按:繼大量北非難民在航向歐洲途中死在海上,東南亞目前出現更大規模的人道危機。生活在緬甸和孟加拉邊境接壤地區的羅興亞人(Rohingya),不被兩國政府承認國民身份。為了逃離當地政府逼害,數千人投奔怒海到他國尋求庇護。然而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政府已經拒絕接收這批難民。馬來西亞健筆朱進佳狠批政府不負責任,並一一駁斥拒絕接收難民的理由。

 

 

由於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政府的不把人當成人看待的冷酷無情,逾8000船民被困在海上,無目的地漂流,等待著死神的召喚。
 
他們當中很多是逃離緬甸尋求庇護的羅興亞人(Rohingya)難民。
 
社會主義黨和豐區國會議員古瑪(Jeyakumar Devaraj)於2015年5月19日在國會下議院提出緊急動議,要求國會討論當前被困在海上的羅興亞難民及孟加拉移民之人道危機,但是卻遭下議院副議長伊斯邁.莫哈末.賽益駁回,「理由」是政府已經正在處理這個問題。馬來西亞政府正在處理的方法,是不是把難民當作「人球」踢走,讓求助無門的難民在麻六甲海峽上自生自滅?
 
古瑪在其動議拒絕後表示:「下議院竟然在這關鍵時刻放棄討論可以幫助政府解決難民危機的意見,是非常令人不解且失望的。我們應該基於人道的理由,在議會內辯論這個課題,並尋求最好的解決方案。」 古瑪譴責我國政府拒絕讓載著難民的船隻登陸且將他們趕回公海的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目前有逾8000名來自緬甸和孟加拉的船民,因馬印泰三國政府拒絕收留的殘酷做法,而被迫在海上漂流,有者已經被困在海上超過兩個月,嚴重缺乏食物、食水及醫藥,處於嚴峻的生存危機中。馬印泰三國政府拒絕援救甚至驅逐船民的做法,不是在進行一場慢性大屠殺,就是在宣判船民們死刑。
 
船民當中很多是羅興亞難民。目前約有80萬羅興亞人居住在緬甸境內,另外30萬人則生活在孟加拉,但是羅興亞人卻不受緬甸和孟加拉兩國政府承認為公民,他們實際上是無國籍者。再加上緬甸政府對少數民族的迫害,很多羅興亞人都被迫逃離家園,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更不幸的是,羅興亞人乘船逃離緬甸軍政府的國家暴力之際,卻遇上了另一種國家暴力,那就是馬印泰三國政府不將活生生的人當作人來看待的國家暴力。
 
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成員,《東盟憲章》中主張「建設一個以人為本的東盟」,但是目前從三個國家對待羅興亞難民的所作所為來看,這個「以人為本的東盟」只不過是空口說白話的修辭而已。
 
當前羅興亞難民所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人道危機的問題,這當中還涉及到經濟不平等、政治壓迫、社會不公及國家暴力等重大問題。為難民提供糧食物資補給還不足夠的,還需要妥善安置他們,保障所有人的基本人權,以及解決導致難民逃離家園的問題根源。羅興亞人的問題,肯定已經不是緬甸的內政問題,因為緬甸政府暴政所造成的惡果,也影響了周邊國家,東盟各國有義務去共同尋求解決難民問題的方案,同時施壓緬甸政府改變其政策,並支持緬甸的民主化與民族和解,這樣才能夠實現真正的「以人為本」之區域合作。
 
我國馬來西亞至今仍未簽署《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政府也從來沒有任何處理難民的政策,加上我國政府對待底層移徙者的政策與做法也非常糟糕,需要時把移工當成廉價奴隸去盡情剝削,有問題時將一切責任都怪罪在因沒有制度保障而完全沒有議價能力的移工身上。我國政府愈加苛刻地管制難民進入國境,意味著人口販賣的「風險」更高,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邏輯下,人口販賣因風險愈高也就愈賺錢,而人口 販子們就會更加猖獗地敲詐尋求逃亡的難民或要討生活的經濟移民。說到底,嚴格的「移民管制政策」,是無法有效杜絕人口販賣,反而讓人口販賣受害者雪上加霜,而難民的處境也就更加險峻。
 
有一種反對收留難民的說法是,我國政府一旦收留這批難民,就會導致更多難民有樣學樣前來我國尋求庇護,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難民潮」。試想想,如果自己的家園可以過得安安逸逸,沒有受到政治迫害或沒有什麼經濟困境,有多少人會離鄉背井冒著生命危險到人地生疏的他國尋求庇護或討生活?
 
還有一種說法,如果收留難民,就會導致國家資源被浪費掉,社會福利被這些難民分薄掉,我國人民還有什麼分?首先,從純粹經濟的角度看,收留無處可去的難民,可是等於為國家增添一批的勞動力或所謂的人力資源,這當然不是任由盈利至上的僱主們用低工資、低福利、長工時、做到死去剝削到盡的現代奴隸。如果政府把登陸的難民無限期囚禁在扣留營或跟整個社會隔離起來,又禁止難民從事經濟生產活動的話,那就肯定是在無意義地消耗國家資源,而難民們也只能「享有」那丁點不是作為人所應享有的「白吃白住」。
 
因此,我國政府必須認真檢討並制定難民政策,包括《1951年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這樣才能夠制定機制去處理任何前來我國尋求庇護的人士,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全部都推卸給聯合國難民最高專員署。只有完善的難民政策,政府才有機制去鑒定誰是難民誰不是難民,如何妥善安置難民,保障難民基本權益、尊嚴以及生活等。難民也需要工作去過一個有尊嚴的生活,難民可以就業意味著他們有收入,而合理的、有尊嚴的工資收入,不僅意味著難民們可以過著比較安逸的生活(這也讓他們無需變成「兇殘」的「犯罪分子」),也意味著本地市場上多了一群消費者,肯定比那些僅僅為了謀取暴利進行金融投機的外資更加能夠可持續地推動本地經濟發展。
 
把大門關緊不讓難民進入的做法,不僅是不負責任、沒人性,也是我國政府以為可以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獨善其身的自私行徑。如此做法不僅無法阻止難民的逃亡,反而是緬甸殘暴軍政府的幫兇。我國的政府及社會需要重新檢討我們對待難民和移民的政策,不僅是人道,也是促成社會正義與區域和平的重要舉措。拒絕讓難民上岸並安置他們,還要將他們驅逐出我國海域,此種做法,不是把他們送去見死神,就是在讓他們在漂泊不定的海上期待著《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情節出現……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
 
Share

朱進佳,馬來西亞檳城人。曾在大學時期因反對內安法令而被停學,2011年在《緊急法令》下被政治拘留。曾擔任過人權組織人民之聲協調員。目前為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中委。個人網誌是《安那琪的文字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