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家居照顧服務嚴重不足 張超雄︰安老政策行錯方向

13/04/2015 - 10:44am
Share

Number of views

2174

【惟工新聞】香港社會保障學會在去年9月委託了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調查,利用電話訪問了約1,000名長者或其照顧者對家居照顧服務的意見。學會和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下稱關家聯)在昨天下午舉行發佈會,指出政府現時的家居照顧服務的供應遠遠跟不上需求,許多老人家得不到適時的家居照顧,令他們的身心受損。

家居照顧服務供不應求  等半年才有飯送

現時政府資助的家居照顧服務名額合共有2.75萬個,老人只需付出每小時低於20元就能得到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家居清潔、陪診、送飯、物理治療等等。不過學會指出這個數字遠低於實際需求(註1)。

許多老人行動不便,無法獨自完成某些日常活動,例如搭車、煮食、家居清潔、沖涼等等。張超雄指有些服務可以等,如家居清潔半年一次也不大問題,不過煮食、沖涼等活動是無法等待的。但是由於服務人手不足夠,長者要在申請半年後才能獲得送飯服務。

長者由於不能獲得適時的服務,令他們的身體機能惡化,對長者的心身造成損害。服務供應不足問題在葵涌、深水埗、黃大仙、觀塘老人較多的等地區更為嚴重。

非人性化的照顧服務  迫老人做運動

政府將照顧服務外判給非政府組織(NGO),並以《津助及服務協議》規限NGO提出的服務。不過協議中一些規定並不人性化,令長者不能自由選擇合適自己的服務。

林婆婆現時87歲,因患上靜脈曲張導致皮膚壞死,要做手術切除。林婆婆的情況屬於「中度缺損」的情況,適合於「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下稱改善服務),能較快獲得服務。她只想申請送飯服務,但由於協議規定「改善服務」的服務提供者要為申請者安排「復康運動」,提供「改善服務」的NGO要求林婆婆必須做一定時數的運動。但林婆婆的情況並不適合做運動,只好選擇另一個較慢的「綜合家居照顧服務」。

張超雄批政策錯誤 院舍資源多家居照顧6.7倍

由於政府提供的家居照顧服務不足,許多老人無法在家中養老。他們等不到服務,只好入住安老院。不過張超雄指安老院的板間式設計、環境很差,許多老人家都不願意入住。而且院舍服務的成本較家居照顧服務為高,增加了安老成本。

張超雄指出政府投放於院舍服務(包括津院和向私院買位)的資源與家居照顧服務的資源相差6.7倍。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及預留8億元於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這即是投放更多資源於向私院買位。不過去年11月的審計報告指出,買位計劃在過去兩個年度平均有550個空置,有些安老院舍的入住率更低於50%。

「這反映了現有的政策是行錯方向,用謀利為目的私院解決安老問題是行錯。……其實只要有足夠的社區照顧服務,許多老人都不用入住安老院。」

未來人口老化更嚴重  倡設中央輪候冊仔細規劃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漸加劇,未來對於照顧服務的需求只會日漸增加。學會和關家聯建議政府需要增加照顧服務的資源,令服務變得更人性化,讓長者能得到適時、適當的服務。

另外,他們指出政府沒有為長者申領照顧服務設立中央輪候冊,也沒有規定社福機構設輪候名單,所以調查得出的數字並不是很準確。他們建議政府必須進行更多的調查和仔細地規劃未來的長者服務,了解各項照顧服務的需求,以滿足社會上實際的需要。

註1︰報告推算全港長者人口,需求家居清潔的長者達8萬人、需求陪診的長者達4.6萬人、需求送飯的長者達3.4萬人、需求物理治療的長者達3.2萬人、需求協助沖涼的長者達1.8萬人和需求健康護理的長者達 1.7萬人。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