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對付示威者的新玩具— 六種「非致命武器」
08/01/2015 - 1:06pm
Number of views
3779

編按︰佔中過後,政府對民眾越來越恐懼,相信往後維穩軍費必定大大增加,對付示威者的方法亦越來越多。惟工新聞特意翻譯這篇關於「非致命武器」的文章,讓大家了解警方武器的新發展。或許不久將來,我們的慈母手中就拿著這些武器。
* * *
五角大樓批准研發「非致命性」或「較低致命性」的武器,這些新的國際武器用於對付手無寸鐵的人,目的是「控制人群,清理街道,制服、約束個人和保衛邊界安全。同時,政府將投入數千萬美元研究更多「媒體友善」的武器。這導致舊武器被更加奇異、具爭議性的技術取代,以下是6個最離譜的「非致命性」武器。
1、無形的痛楚射線:「控制人群的聖杯」
聽起來像一個《星球大戰》的武器。這種武器被稱為主動拒絕系統( Active Denial System, ADS),它就如一個露天微波爐,發射出聚焦的電磁輻射光束將目標的皮膚加熱至130度,導致人群因無法忍受的灼熱感而本能地逃離現場。
雖然被描述為非致命性,但物理學家和非致命武器專家於爾根‧阿爾特曼博士(Dr. Jürgen Altmann)2008年的報告表示:「……ADS提供的技術可以達到第二及第三度燒傷。由於光束的直徑有2米或更長,比人體尺寸要寬,灼傷面積可高達50%。當人的身體表面第二及第三度燒傷的面積多於20%,都可能危及生命,傷者需要專門單位接受深切治疗。沒有技術設備防止對同一目標再次發射光束,ADS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甚至死亡。」
雖然在戰場上使用這種武器可能極具爭議,但對美國的囚犯使用則似乎不顯得那麼殘暴了,於是,雷神公司(Raytheon,美國的大型國防合約商)把ADS修改成輕型的版本,在行刑時使用。
監獄工作人員用操縱桿操控設備,用於擊破監獄暴動、囚犯毆鬥和防止囚犯攻擊工作人員。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斥責道,對美國囚犯使用這樣的設備「無異於折磨」。
2、致盲激光槍「眩暈」
這是一支射出大量激光的槍,PHaSR(Personal Halting and Stimulation Response rifle)技術由國家司法研究所(NIJ),聯合非致命武器計劃(JNLWP)和國防部長辦公室共同資助,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開發。雖然聯合非致命武器計劃希望技術用於軍事,但國家司法研究所則集中於執法中使用。
那麼,這個光線發射玩具的目的是什麼?它不會殺掉你,但會使你暫時失明──國家司法研究所傾向於說,它會令你眩暈到迷失方向。
《聯合國常規武器公約》的激光致盲協議「第四議定書」規定,禁止使用那些專門設計來作戰、會造成永久失明的武器。
美國總統克林頓在1995年簽訂了《激光致盲協議》,五角大樓被迫取消了一些激光致盲武器的計劃。但PHaSR步槍可以繞開這個規定,由於低強度激光,它的致盲效果顯然是暫時的。
3、遠距離電擊槍
阿爾伯克基警察局的槍庫中現在已有泰瑟霰彈槍(一種著名的電擊槍)。人們普遍熟悉的是手持式的泰瑟槍,這種武器只有在頗近距離時(約20英尺)時才能操作。
但是泰瑟國際公司開發了泰瑟X12,一種代替致命子彈槍的12口徑霰彈槍。泰瑟公司在網頁定義的增程彈電子(XREP,Extended Range Electronic Projectiles)砲彈,就如泰瑟槍一樣提供相同的神經肌肉失能的生物效應(亦即觸電)」的手持式電擊槍,但其射程高達100英尺之遠。
在2001年6月至2008年8月期間,有351宗與泰瑟相關的死亡事件。一篇波士頓評論(Boston Review)的文章指出,約90%的受害者是手無寸鐵,並未造成任何嚴重的威脅。國際特赦的報告指出,泰瑟槍是「天生容易被濫用,因為它們便於攜帶和易於使用的,他們可以在按下按鈕造成劇烈疼痛,不留下可見的傷痕。」
記者安藤亞拉(Ando Arike)指出,泰瑟國際公司的另一個項目是建立衝擊波區域封鎖系統。「它能以氣化的飛標封鎖一大片面積,用100米範圍的無線泰瑟彈,有效地除掉不守規矩的人群中的頭目。」2007年,泰瑟的法國分銷商宣佈一種針對「犯罪嫌疑人或騷亂人群」的眩暈槍開發計劃,然而,詳情仍有待公佈。顯然,泰瑟國際公司的創造能力是沒有止境。
4、控制暴動的鎮靜劑
催淚瓦斯(CS)和氯苯(CN)是最廣為人知和廣泛使用的控暴劑。然而,有幾種更先進的非致命鎮靜劑,會按照當地的法律情況而被使用。這些鎮靜劑分別會對皮膚表面或是穿透皮膚造成效果,如氣溶膠噴霧(aerosol spray)、肌注鏢(intramuscular dart)或含有氣體的橡膠子彈。
在2010年3月的《哈潑斯雜誌》中,安度‧阿裡奇(Ando Arike)的文章中對鎮暴科技作出廣泛評論。他指美國政府對「先進的控暴劑」極感興趣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直到2002年美國政府公佈相關檔後,我們才知道這些控暴劑很快就會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當中有一份50頁的研究文件,題目為〈使用非致命鎮靜劑的好處和限制〉。研究是由聯合非致命性武器委員會(JNLWD)資助,在賓州州立大學的應用研究實驗室進行。
賓州州立大學的醫學研究人員認為非致命鎮靜劑的科技是可達到和可取的。現在已經有許多可靠的候選藥物。雖然在有效傳送藥物的媒介和劑量控制方面有點問題,不過這些都能通過與製藥工業合作很容易能夠解決。
在2008年後,美軍公佈開始生產「非致命鎮壓飛彈」XM10643。這個飛彈在半空中就會爆發,然後在10萬平方呎內散出152個裝有化學劑的小罐。
5、在頭骨製造衝擊波的音波砲
研究者正在研究俗稱為美杜莎(MEDUSA,Mob Excess Deterrent Using Silent Audio。)的音波炮。這種音波炮能傳送微波脈衝讓腦神經加熱,透過微波聽覺效應(microwave audio effect),令頭骨中產生可被耳朵感應的衝擊波。」大衛‧漢布林(David Hambling)在《新科學人》中解說。美杜莎的音量足以造成身體不適,甚至可能喪失聽力。強烈的衝擊波可能會對腦部造成少量損害。
美杜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人們進入如核設施的保護區域和令人們短暫喪失活動能力。這種武器至今還在研發中。
6、震耳的警笛
由美國技術公司研發的長程聲波設備(The Long Range Acoustic Device)有數百米的射程。這項技術已經成功研發了一段時間,但是美國員警在2009年G-20峰會使用這種武器對付示威者時,人們才察覺它的存在。大衛‧漢布林說它主要有兩種用途,一為命令示威者散去的擴音器,若果示威者不遵從,就發出震耳的警笛聲驅趕示威者。雖則這種武器不致命,但可能造成永久性聽覺受損。
類似的聲波炮已經證實是致命的。其中一個是由以色列研發的音波炮,名為雷霆製造機(Thunder Generator)。農夫經常使用它來驅趕破壞穀物的雀鳥。根據去年一份《美國國防新聞週刊》,雷霆製造機已經被推出市場,分為軍事和安全版本。
大衛‧漢布林解釋說,這種音波炮將液化石油中的氣體和空氣混合,在引爆時會產生「一連串高強度的爆炸」,射程有50米。雖則生產者堅持它不會產生永久損害,但他們警告若在人們在10米以內,可能會造成永久傷害,甚至死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