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盗竊︰美國新的罪行?

28/08/2014 - 1:44pm
Share

Number of views

2631

編按:何謂法治社會?劫案是否都在街頭發生?老闆欠薪造成的民間經濟損失,可能遠遠更為嚴重。惟工新聞特地翻譯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介紹種種「工資盗竊」的狀況,執法部門袖手旁觀,打工仔破財總額甚至早已超出街頭劫案與店舖爆竊的金錢損失總和。香港素以低犯罪率自詡,警察與人口比例在亞洲城市名列前矛,同時又弔詭地無償加班隨處可見,強積金欠供個案每年數以萬計,誰為「工資盗竊」受害人主持公道?
 


每個星期,美國家庭被偷走數以百萬美元計的錢財。劫匪逍遙法外,沒有拘捕,少數被定罪,大部份都只是微不足道的罰款。

這個犯罪浪潮究竟是甚麼?就是工資盜竊。

低薪行業工人 15%薪金蒸發

許多打工仔的薪金少於最低工資,無償加班,因假自僱而被剝奪法律保障。假如類似的經濟損失出現在大型百貨公司或是豪宅區,輿論將驅使警方高層和市長迅速回應,鐵腕執法。

一項針對低薪行業(包括成衣、飲食、洗車、建築等)的研究發現,有26%的工人薪金低於最低工資,75%超時沒有補水,25%被逼在輪班前後仍繼續工作,而且這類工種多數——達70%——是完全沒有登記的黑工(譯按:即未向政府登記的僱傭關係,包括外勞和本地人)。

這個2008年的研究顯示,工資盜竊受害人的經濟損失極其慘重。研究者表示,「以一份為期一年的全職工作為基準,估計這些工人因職場違規每年平均損失2,634美元(約20,414港元)。在全年總收入的1.8萬美元(約14萬港元)中,這等於入息被偷走了15%。」

該研究從芝加哥、洛杉磯和紐約市內164萬位工人當中抽樣,亦即當地全部工人的15%。

讓我們一起計計數︰164萬人乘以51美元(約400港元),等於每星期被偷8,360萬美元(約6.5億元港元),亦即每年43億美元(約333億港元)——這只是算了那三個城市。這確實是個犯罪浪潮。

損失多於劫案總和 勞工部大裁員執法無能
 
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洛斯‧埃森布里(Ross Eisenbray)指出,「銀行搶匪、便利店小偷、街道和公路搶劫,以及加油站搶劫的損失加起來,也沒有工資盜竊那麼嚴重。」根據美國司法部數字,2012年街頭罪行帶來合共1.4億美元(約11億港元)損失。同年,勞工部顯示工資盗竊造成的損害是這個數字的兩倍——2.8億美元(約22億港元)。

執行最低工資和超時法例是美國勞工部的責任。不幸地,勞工部再沒有足夠能力來執法。

我對於成衣業的研究發現,為執行《公平勞動標準法》而委派到工作場所的調查員數目嚴重萎縮,從50年代到2000年左右下跌了三分之一。同樣,紐約大學法學院布倫南中心(Brennan Center)的一項研究發現,從1975年至2004年受到法律監管的企業數目增加了114%,不過調查員的數目下跌了14%。

當面對犯罪增長時,削減警隊預算和裁減執法人員並不是美國的慣常做法——但這正正發生在工資盜竊問題上。

社區立例管制 盼落實保障

鑑於華盛頓僵局遲遲未決,工運人士都蓄勢待發,希望訂立地方性保護。在波士頓,中央勞工局(Central Labor Council)局長理查‧羅傑斯(Rich Rogers)稱,「我們目前正在與沃爾什(Walsh)當局和波士頓市議會合作,重組『生活工資』委員會,並在波士頓市推行有力的『工資盜竊』條例。」

社區勞工聯盟(Community Labor United)的達琳‧羅波斯(Darlene Lombos)指,「去年選舉裡勞工和有色人種社區之間的選舉聯盟,正繼續在波士頓推動工作家庭議程。」

社區勞工聯盟正與市議員一同起草條例,加強管制企業合同上對勞工的負責。整個城市開始廣泛支持反「工資盗竊」的運動。

若當地社區站在工資盗竊受害者一方,並協助他們反擊,公義將戰勝歸來。

作者簡介
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的社會學家。

文章來源︰
Wage Theft: The New American Cr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