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判大騙局 五個駭人聽聞的私有化故事
Number of views
標籤

【編按】外判有幾好?過去三十年,政府公共服務不斷外判予私人企業,從房屋署到食環處署的清潔工,又或者較隱晦的手段如藉醫療券和「自願」醫保將病人由公立醫院輸送給私家醫生,再如成立強積金將打工仔退休保障交予基金公司包辦,都是私有化的例子點滴。前車可鑑,惟工新聞翻譯《AlterNet》介紹美國公共服務私有化的相關文章,以供參考。
【惟工百科】多年以來,我們一直被人灌輸著政府總是無效率、官僚和昂貴。我們被告知解決之道是「私有化」或將政府部份職能外判給私人公司,這些公司能夠更有效率地將事情辦妥。結果,在這幾十年內不少政府職能被私有化。
那麼,究竟這股私有化浪潮的帶給我們甚麼?私有化有否節省開支和提升服務質素呢?答案很簡單︰當然沒有。如果一間公司能夠從政府一直在做的工作中得到盈利,這代表著我們正在失去別的東西。一加一減,這不過是簡單的數學。這場私有化騙局的結果是納稅人被宰、為市民提供的服務被削減,社會變得更加貧困。相反,那些外判公司在私有化後賺得盤滿砵滿。以下是5個有關私有化後結果極糟的故事。
一. 芝加哥泊車咪錶
在2008年,芝加哥市將市內的泊車咪錶的收入「金融化」,將咪票收入的權利轉讓給華爾街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年期為75年。在此之後,咪票的收費上升四倍,許多咪標壞了。芝加哥居民極度不滿,但沒有任何方法應對。
事情朝著更壞方向發展。相比於為芝加哥市提供更好服務,華爾街的大型銀行更有興趣賺錢好像理所當然。一名調查員調查過往的交易,發現城市被剋扣最少9億7千4百萬美元(約港幣76億元)。但是福布斯(Forbes)一篇在2010年的文章中,指出財團在支付給芝加哥市11.5億美元(約港幣90億元)後,仍獲得95.8億美元(約港幣747億元)盈利。
更糟的是,芝加哥市不單放棄了75年的收入換取了幾乎不足夠的前期現金,甚至和財團簽了市政府不能影響它們獲利的合約。這代表芝加哥市不能興建自己需要的停車設施,甚至不能給予殘疾人士停車證。另外,若城市沒有給財團補償損失,就不能關閉街道舉行街頭集市和節慶活動。
二. 濫收買路錢
一些州正考慮透過「公私夥伴關係」將道路私有化。政府把道路交由私人公司管理,公司則得到收取過路費的權利。究竟結果如何?
2006年,印地安那州將80號州際公路(I-80)私有化。澳大利亞公司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和西班牙的辛特拉(Cintra)以38億美元(約港幣296億元)的代價,取得該路75年的經營權。華盛頓郵報的財經版專欄作家傑里‧奈特(Jerry Knight)寫道這場交易就像「將傢俬投往火爐取暖」。
從此開始,路費上升兩倍,情況變得更壞。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戴夫•賈米森(Dave Jamieson)解釋︰「這條道路的承租人現在有三個方法能每年增加收費——每年提高2%、隨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百分比上升,或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上升,而第三個方法加價最多。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印第安納州居民將面臨高昂的路費,而將公路外判的州長丹尼爾斯(Gov. Daniels)已經離任很久了。
2007年,科羅拉多州將西北公路租給一間葡萄牙/巴西公司99年。這間公司提升50%的路費。如果過多合夥用車(carpoolers)使用高承載車道,納稅人需要付款給公司。合約中包括了「不競爭條款」,如果在這個區域附近興建某些能夠與西北公路競爭的道路或設施,科羅拉多州必須賠償。換句話說,科羅拉多州並不被容許興建大型中轉道及緩解擁塞的支道來改善交通擠塞。市民在未來的一個世紀,即使路費多昂貴也好,也要被迫使用西北公路。
三. 賺錢的監獄
試想像一個制度,若越多人被送進監獄,某人就能夠賺得越多錢。這被稱為「不正當獎勵(perverse incentive)」。你能想像出有甚麼東西比讓人關進監獄來賺錢更差?這些監獄公司需要獲利,所以幫助犯人康復就成為了「負擔」。
這些公司倡議政策,促使更多人被控告更多的罪行、判處更長服役時間。以營利為目標的監獄公司與右翼或企業合作,說服全美議會交流理事會(American Legislative Exchange Council)建立一個法律制度,推動一些如「三振出局法」和「精確量刑法」等能夠增加監犯的人數和服刑的時間。
但最惡劣的是,在私有化後的監獄,公司為了節省開支而削減人手、並降低食物質素。在2013年棕櫚灘郵報(Palm Beach Post)調查發現監獄的獄警很少——包括了當地有犯罪背景的警衛——是有強姦和暴動發生。審核、安全報告、訴訟、政府記錄和州與聯邦調查團在21個州進行調查,發現全國的私人監獄有一個關於謀殺、暴亂和性侵犯的規律。經常地,這些情況的起因在於沒有足夠的護衛。
自從2000年,出現9宗主要的暴亂。最少25個囚犯死於虐打、不適當的醫療或是在暴動中死去。3個青少年監獄在2000年至2012年期間被發現骯髒和性虐待而被關閉。一個女子監獄亦在被大量報導揭發工作人員強姦女囚犯後而清空。
若果與那些並非由私人公司管理的監獄,又是怎樣的情況?在佛羅里達州的的州政府管理的監獄,在同樣的12年中,沒有大型的破壞或是嚴重的受傷;沒有因為骯髒而被閉上,沒有司法部調查監獄內的人權狀況。
另外一個例子在密西西比,一個名為GEO Group的私人公司管理核桃林少年管教所(Walnut Grove Youth Correctional Facility)。司法部用兩年時間來調查管教所內的情況後,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這個管教所中含有「有系統、令人震驚和危險的做法」。一個法管寫下這間公司容許大量違憲和不人道的行為和條件,令罪犯處於危險的境地。
最近一個報告中,一份名為〈私人監獄的費用〉的文章中指出「所謂節省成本的承諾經常不能兌現。」這份報告書調查超過40個私人監獄研究和現況,在五個州中。他們發現「沒有成本效益」。而這些盈利的監獄公司「使用有問題的方法來計算私人設施的成本。這包括用不同方法來隱瞞私人監獄的成本,在簽合約前製造成本增加不太明顯的假像,以及在簽約後增加公共監獄的費用。
四. 成本超支
當政府外判給私人公司,成本超支是一種常見的騙局。
2008年,紐約市打算將工資管理系統外判出去,以節省開支。開發「CityTime」系統的初步估計大約是6千8百萬。但過了10年後,成本上升到超過7億元,而這個系統仍然未能運作。最近Daily Kospost形容外判公司「那些腐敗的承包商利用回扣、將大量金錢注入空殼公司、將盜來的金錢儲在空外戶口、誇大賬單和維持一個臃腫與支付過多的工資,甚至解僱的員工。」
承辦商科學應用國際公司(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答應城市支付5億元「在一個延後起訴協議中解決索賠串謀詐騙城市的起訴。」三個員工因偷竊和欺詐的行為每人被判刑20年。
哪有外判所有服務的政府?
如果你細察那些表示私人公司比政府經常有效率的說法時,這些說法就會開始土崩瓦解。究竟這些公司如何有效率?
第一個說法是公司被認為是更擅於節省成本。但究竟它們如何節省金錢?它們有兩個方法。首先是削減員工和供應商。第二個方法是減低服務的數量或是質量。
假設一個城市打算將垃圾收集外判給私人公司來節省金錢,那些被城市僱用的人將會被裁和事情交由私人公司負責。通常這些公司會用接近最低工資的薪金僱用工人,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員工福利。他們會僱用更少的經理和支付更少薪金,亦會減少車隊的營運費和收集垃圾的次數。
這是否確實會幫政府省錢?如果那些被公共僱用的工作被取代於低支付工人,社區會變得更加窮困。更多的人需要公共的「安全網」服務。這裏將有法拍屋。稅收亦會因為低薪金而降低,但同時因為窮人不能花太多金錢於商店中。銷售稅亦會下降,因為店鋪面臨著更少顧客。
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達芙妮‧格林伍德(Daphne Greenwood)進行一個關於私有化的研究,題目為「外判的決定:全面認識外判對社會經濟的衝擊」(The Decision to Contract Out: Understanding the Full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這項研究發現外判後的工資和福利的削減,對社會造成很大傷害,包括零售業下降、更大依賴公眾援助和更大機會兒童在低收入的家庭。在最近一次討論中,格林伍德表示,當政府外判,中產的工作空缺受到影響,甚至是向上流動性。「外判給私人企業常常意味著工人福利的大量削減,而且低收入經常意味著工作移向缺乏經驗的僱員。」她又說︰「越來越多的工人和退休人士需要申請公眾援助,這代表更多的貧窮兒童,因此當地學校面對更多問題。
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珍妮絲‧芬尼(Janice Fine)也進行一項研究。她研究在新澤西(New Jersey)的外判情況,發現政府對這些承辦商極度缺乏監管,導致颶風災民遇到許多問題,並且令弱勢兒童更加危險,白白浪費幾百萬美元。 與格林伍德同樣的聲音,芬尼說她發現了政府對承辦商極度缺乏監管。而且監管不應被放在一邊因為成本,這應該是外判一個很重要的部份。
是時候重新評估
政府服務外判,或稱私有化,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現在政府在重新審視究竟將公共財產和服務交給私人公司是否一件好事。故事一個接一個出現,關於這些盈利公司的腐敗、無能和欺詐公眾。莫利‧波爾(Molly Ball)最近於《北美洲私有化的反彈》〈The Privatization Backlash in the Atlantic〉指出「在美國各個州和城市,國會議員現在對私有化表示更多懷疑,為政府外判設下更多限制,要求更多監管。這一年,有18個州引入規限承辦商的法律。馬里蘭,俄勒岡州和內布拉斯加州這三個州更立法通過。
其他可怕的故事
一個在《公眾利益》的報告,題目為《失控:舉國外判公共服務的失敗》(Out of Control: The Coast-to-Coast Failures of Outsourcing Public Services to For-Profit Corporations),突出了幾個其他可怕的故事發生。這份報告開頭寫下︰「出於揾快錢的動機,全美國各個州政府在這幾十年來將重要的公眾服務和財產轉讓給私人企業。雖然這些公司聲稱自己能管理得更好、更快和更便宜,不過對於納稅人,這些承諾都落空,但經常危害了公開性、問責、共同繁榮和競爭——這些都是民主的基礎。
下一次,如果有人對你說私人公司比政府更有效率,告訴他們這些例子。這些我們都嘗試過,但並不有效。
原文:
The Privatization Scam: 5 Horror Stories of Gov't Outsourcing to Greedy Private Compani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