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南北撕裂 「博科聖地」是何許人?

28/05/2014 - 10:30am
Share

Number of views

3245

【編按】近日,尼日利亞軍方聲稱已找到遭武裝組織「博科聖地」綁架的200名女學生。早前,綁架案令全球嘩然,紛紛譴責「極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到底「博科聖地」是何許人?為什麼他們這麼仇視西方文化?惟工新聞特地翻譯PolicyMic的文章,為你一一解答。
 


【惟工百科】表面上這是一單與宗教有關的事件——由一個暴力極端的組織,出於仇恨西方教育及賤視女性而做。但正如其他同類事件,事情沒這麼簡單。

綁架逾300女學生 震撼全球

「博科聖地」(Boko Haram),一個主要活躍於尼日利亞的恐怖組織上月在之博(Chibok)綁架超過300名女學生,激起全球譴責。成員以「聖戰」為由將組織的行動合理化。媒體一直以「伊斯蘭主義者」此一籠統字眼描述博科聖地以及安薩努(Ansaru)等分支。

早前博科聖地發放片段,領袖阿布巴克·撒卡奧(Abubakar Shekau)威脅將販賣被綁架女學生。他說:「我拐帶你們的女兒。以阿拉之名,我將販賣她們。」

撒卡奧好像滿足了一切西方對於聖戰分子的形象——拿著槍械,充滿激情地說出暴力的語言——令阿里(Ayaan Hirsi Ali,女性主義者,主力反對女性割禮)及馬艾(Bill Maher,著名傳媒人)等人立即以此煽動公眾對伊斯蘭教的恐懼。

不少評論將事件理解為尼日利亞宗教衝突。目前全國北部以伊斯蘭教徒為大多數,而南部則主要為基督徒。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伊斯蘭平民,甚至神職人員被博科聖地殺害。據估計,自2009年起,已有4,000人被殺。博科聖地的恐怖活動更逼使尼日利亞北部超過30萬人遷移。當中大部分都是伊斯蘭教徒。

既然這不是一個有關宗教極端的事件,那又是什麼?只有追溯到殖民地時期,才能理解博科聖地為何如此憎恨西方。

兩個尼日利亞的故事

今日的尼日利亞國界由英國人劃下,合併多個當時的獨立國家而成。英國在南北不同的管治模式,影響遺留至今。

在十九世紀,歐洲各國瓜分非洲,迅速搶奪豐富的天然資源。雖然英國遲至1900年才正式將尼日利亞納入殖民地,但在1800年已開始在當地活動。

現時尼日利亞北部(亦即博科聖地活動的區域)在當時是博奴帝國(Bornu Empire)、蘇高圖哈里發國(Sokoto Caliphate)以及豪薩諸王國(Hausa Kingdoms)的領土。英國在1903年征服蘇高圖哈里發國,並建立北尼日利亞保護國(Northern Nigerian Protectorate)。

英國在北部的擴張引起當地人的仇恨。英國管治帶來傳教士,奪去他們的土地、文化和習俗。但仇恨的對象不限於英國人,還包括依附於英國政府的當地領袖。因此當地一直抗拒英國帶來的西方思想。

相反,由於傳教士在南部活動較多,西方文化在當地得到廣泛接受,甚至令當地人從傳統宗教改信基督教。不少人亦接受英國化的姓名及傳統。在南部,英國人興建學校、道路及基礎建設——這一切在北部都沒有出現。

南北尼日利亞最終在1914年合併,形成一個發展極不均衡的國家——至今仍有80%北部居民處於貧窮。在媒體報導指博科聖地仇恨西化時,不能忘記這種日積月累的情緒並非憑空出現,而是由殖民地時期已經種下。

陷入紛亂的國家

在「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13年發表的貪污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當中,尼日利亞在177個國家當中排行144。事實上,貪污一直是導致全國陷入亂狀的主因。

由殖民地時期到1960年獨立,北部發生多次衝突,針對英政府及腐敗政權,促使反西方情緒滋長。在殖民地時期,蘇高圖發生馬哈迪起義(Mahdist uprising),試圖趕走殖民政府。起義最終遭到鎮壓。尼日利亞獨立後,暴亂和衝突一直發生,導致數千人死亡。

經濟發展停滯加上貪污嚴重催生了博科聖地組織。在2002年,穆罕默德·約瑟夫(Mohammed Yusuf)創立組織,原本作為非暴力運動,目的在於反對貪污。到了2009年,組織轉而採取暴力手段。

但早在博科聖地之前,在1970年代,伊斯蘭領袖穆罕默德·馬華(Mohammed Marwa,又外號Maitatsine,詛咒者的意思)獲得大量國民支持。馬華在全國譴責警察及政客,他的教誨對窮人及被邊緣化的伊斯蘭群體尤其有吸引力。當馬華在1980年死於與警察衝突,全國多處發生暴動。

新的暴力,不過老調重彈

自1960年獨立以來,尼日利亞經歷各種困境:血腥的軍政府統治、頻繁的種族衝突(經常被誤認為宗教衝突)、比夫拉戰爭(Biafra War)、系統性的貪腐、受外資操控的石油開採等。

可能博科聖地的暴力程度超出過去認知,但他們仇恨西方的意識形態在尼日利亞北部根深蒂固。基於長期不信任殖民地的過去,現時甚至仍有人拒絕疫苗注射,這就是尼日利亞的現況。若不承認南北部發展不均衡,尼日利亞的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現時可見博科聖地能夠輕易招攬年輕人加入。超過一整個世紀的憂患、貧窮和腐敗令一整代人失去方向。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尼日利亞接近46%人口處於貧窮。一日政府無法解決北部大量失業及缺乏教育的問題,博科聖地只會繼續成功利用金錢和糧食吸引更多成員,而被綁架的女學生即使被成功救回,也沒法確保她們日後的安全。

 

原文:
To Understand Boko Haram, The West Must Look More Closely At Itself Than At Nigeria

Shar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