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風流廚房】自家浸梅酒
Number of views
標籤

(青梅。浸酒前要挑走頂上的蒂,才會出味。)
素不善飲,一罐啤酒臉紅,兩罐啤酒地殼漂移。水煮牛肉越辣越興奮,一口黑牌威卻嗆得幾乎從鼻子噴出。喜歡喝的多是酒精度數低的甜酒,蘋果酒、野莓酒、桂花陳、Baileys、Tia Maria都行,雖然還是喝得像老貓舐牛奶似的,慢舔慢吮。
梅酒也是心頭好。夏去冬來春又至,是浸酒的機會了。
儘管見過有熟梅製成的少數例外,用來釀梅酒的通常是青梅,三月底開始當造,四月下旬已不多見,即使僥倖在五月仍找到到賣梅的攤販,青梅半數變成黃梅。五月一過青梅絕跡,自釀者入貨請早,現在開始留意就差不多了。
青梅在超級市場不存在,還是給在老式露天街市易找,像旺角的廣東道和大埔的富善街都有售。價錢也不貴,但年年加價,四年前六元一磅,去年已經加到十元,皮光肉滑大顆一點的可能更叫價更高。接著到家居用品店買浸酒用的玻璃缸,萬事俱備,打道回府。
材料
- 青梅兩磅($20)
- 冰糖五百克($6)
- 清酒兩公升紙包裝($120)
(鳥瞰圖,圖中材料為孖蒸版本。)
梅酒做法
- 青梅浸水洗淨,瀝乾後用抹手紙抹一遍,或者花一天風乾;
- 用水果刀刀尖或竹籤去掉頂端果蒂後,將青梅放進玻璃缸;
- 放冰糖塊壓住阻止青梅浮上來,再倒進清酒;
- 關緊蓋子,放於陰涼處,靜候半年。
成本不高,兩公升才二百塊錢不到,比一般進口梅酒便宜一倍有餘。不怕烈的話,可放雙蒸米酒代替日本清酒,成本更低,酒也更耐存放。糖又是另一個變數。要是不喜歡傳統冰糖配方,改用蜂蜜或黑糖亦無妨。有些人為求出味快,會在梅上刺出小洞再浸,不是不行,但成品易生沉澱物,而且有機會過酸,假如青梅放得夠就無謂兵行險著了。
據聞梅酒要浸半年才夠火候開封,原則上春天浸酒正好中秋嘗月淺酌。不過也不一定要等到中秋,實驗精神在乎嘗試的勇氣。友人也用清酒去浸梅酒,第二個月忍不住試著開封,一嚐——唔嘩,這東西是酒嗎?簡直是果汁。作為酒,味道無疑未成熟,但果味清新,入口完全不覺酒精的辛辣,順喉到令人有大可一杯接一杯當水飲的錯覺。這種外表清純的未熟梅酒隨時醉人於無形,不過有分寸的話倒不妨一試,又是另一番滋味。
冰糖體積大,每塊都有點重量,先放青梅再放冰糖,正好讓糖塊壓住梅子避免浮上。理論上,幾乎所有水果都可以拿去浸酒(水份太多會明顯溝淡酒精的例外,如西瓜),但有些水果要去皮去核,解剖完畢再浸,之後又要濾走渣滓,相比之下梅酒工序簡易之至,可謂果酒當中的懶人酒。
梅酒酸甜,性質屬飯後酒,飽餐一頓之後來一杯梅酒加冰,快活也。冬天怕冷,以一比一的份量放進熱紅茶,捧著杯子呻一口,手暖身又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