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藍絲帶

07/03/2014 - 6:49pm
Share

Number of views

2504

標籤

【編按】惟工新聞正在邀請不同行業的朋友撰寫自己的工作、生活經驗,以至對各種事物的看法。這一次,我們請來了一位現任教師。

13,000人共同經歷前列腺肥大的困擾,遊行過後,在風雨中抱緊自由的浪漫迅速消散,不痛不癢的數字又喚起了那老掉牙的政治冷感問題;面書上有人發帖,圖文並茂,但依舊是那幾位朋友。回到生活場所,就剩下互動新聞中一小段剪輯。這樣一場號稱撐新聞反暴力的示威集會,其實感覺更像少數族群的平權運動。

然後,當假期結束,教學工作忙碌得叫人灰心之際,我看見學生身上的藍絲帶。

起初,藍絲帶在電腦課的中一同學胸口上出現。下課後,我在走廊來回踱步,開始留意到更多鮮藍的色彩;這是一個又一個純淨心靈對劉進圖先生的呼應,在接受社會洗禮前,在盲目的「證據論」依然肆虐香港之時,他們以裱起藍絲帶,清楚表達對事件的立場,對新聞自由的重視。

當然,你不會期望他們對新聞自由的價值有充份的認知,當中也可能不乏「貪得意」或者「覺得幾靚」的想法。但當我得悉這一條條的藍絲帶,是學生會同學辛勞趕工的成果,我們就不能否定當中存在的可能與盼望。或許權貴們正循各種途徑限制港人的自由,而各種暴力正在踐踏個體的尊嚴,但藍絲帶在我腦海的投射,卻是學生對新聞自由的好奇與熱枕,在下課後化為觀念與行動;我熱切渴求,街上那堅毅高尚的13,000位自由擁護者,在他朝會遍地開花。當再有新聞工作者倒下,站起來的,走出來的,會擠滿整條金鐘道。

梁文道說,向權貴報仇的最佳方法,就是模仿他們所迫害的人,把他們所恐懼的,所忌諱的,在施行暴力過後化成千倍萬倍;在個人自由與尊嚴受盡傷害的今天,躲在背後,以為自己正掌握全局的既得利益者,就讓散播校園的藍絲帶告訴你:掌握權力,只是短暫的幸運;相信自由與公義,才配有永恆的勝利。They can’t kill us all,從來都只因我們是大多數;倒下一個,然後冒起萬個的大多數。

Share

a彤,哲學系畢業,幸運地當上教師,正努力探索理想的通識(公民)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