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唔識】過年無雞食:取締進口是出路嗎?

16/02/2014 - 11:39pm
Share

Number of views

3100

(圖片來自互聯網

【編按】為了讓文章更多元化,我們特意請來教育工作者為我們分析與中學通識科相關的議題。這一次,談的是活雞供港、食物安全與全球化的關係。

特區政府在1月27日驗出一批來自佛山順德區的活雞帶有H7禽流感病毒,於是在翌日宣布停止活家禽供應21天,並把已在港的二萬多隻活家禽撲殺。特首梁振英重提全面取締活雞買賣的建議,稱香港社會應探討「長遠來說,我們是否仍然要維持習俗,或者飲食習慣是非要吃活雞不可呢?」

另一方面,卻有團體藉機促請政府支持振興本土農業,以本地活雞取代內地進口活雞。

港人的活雞文化

不少香港市民認為新鮮雞的肉比較美味,向有在市場購買新鮮宰殺活雞的習慣。亦有部分市民,尤其是新界鄉村的居民,有以活雞作祭祀用途的傳統。在1997年爆發禽流感之前,香港市民一度每日進食超過十萬隻活雞,但至今已減少至平均每日不足二萬隻。然而,春節是香港人比較重視的中國傳統節日,不少家庭都會在年夜飯購買較好的食材,包括活雞,因此這次停止供應活家禽對港人的影響相對較大。

香港的食物供應

香港的食物供應絕大部依靠進口。在2011年,香港進口食品達1,452億港元,而同年香港的漁業和農業生產總值只約共33.5億,從事漁農業的人數則只有約15,600人。中國內地是香港最重要的食物供應來源,尤其是新鮮食品:香港有94%的新鮮豬肉、100%的新鮮牛肉、92%的蔬菜及66%的雞蛋來自內地。其他進口食物的來源包括巴西、美國、菲律賓等(詳見表格一至五)。

農產品的國際貿易

除了食物,現在我們所購買的商品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國際貿易。自二次大戰後,以美國為首的各國開始推動國際貿易。在1947年,23個國家簽訂「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簽訂國家至1994年增至75個,並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天,WTO的成員國已達159個。國際貿易在這數十年間急遽增長,根據WTO的統計,自1950年到2010年,全球貨物總出口量增長31.7倍,出口金額更增長了241倍。農產品的增長雖然不及能源和礦產及製造業產品,但60年間也增加了7.66倍。

國際貿易增加,有辣有唔辣

國際貿易增加有很多不同的影響,這回只以農產品為例談兩點:跨國競爭和國際相依性更加。隨著跨競爭的增長,消費者的選擇增加,我們今天能吃到巴西的牛肉、美國的水果,都拜國際貿易所賜。尤其是季節性的食物,例如蘋果、櫻桃等水果,更由於國際貿易的盛行而變得全年都可以買得到。然而,跨國競爭的增加也意味著剝削的可在全球的範圍進行。以咖啡豆為例,大型跨國咖啡企業為降低成本,先後把咖啡種植大規模至越南、中國雲南等地,大幅壓低咖啡豆的售價,害不少咖啡農生活困苦。

國際相依性增加,一方面使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增加,促進互相了解,另一方面也令國家之間有更多共同的利益,減少衝突的機會。事實上,增加國際相依性以避免爆發大型國際戰爭,正是二戰後各國致力推動國際貿易的原因之一。然而,這也同時令一個地區發生的問題更容易擴散到其他地區。以食物安全問題為例,除了這次中國發生禽流感的事件外,以往也有英國發生吃牛肉引起瘋牛症的病例以致全球恐慌(1996年)以及中國含三聚氰胺乳製品波及全球(2008年)的事件。

本地生產可解決問題嗎?

有團體提倡政府支持發展本土農業,認為活雞供應由港農全數包辦,可防止交叉感染,減少禽流感爆發的機會。雖然這樣的說法不能說毫無道理,但這其實亦不能保證香港的農產品不受外地的食物安全問題威脅。首先,即使是本地生產的農產品,也難以排除全球貿易的影響。除非是以小規模「有機」的方法生產,否則整個生產鏈難免引入海外的產品。以瘋牛症事件為例,便有專家估計是透過餵飼牛隻的肉骨粉傳播,而非透過牛隻傳播。另一方面,即使把外來產品完全在生產鏈上排除,危機仍然有跨境傳播的可能。以禽流感為例,候鳥遷移便被視為其中一個可能的傳播途徑。更防不勝防的是人口的遷移──例如本港,全球約170個國家的區民可免簽證來港,每年訪港旅客人數逾5,000萬人。這一輪禽流感爆發事件,便已有至少三名確診病者是由外地來港,其中一名長者更已死亡。

總的來說,以本地生產取代進口雖然可一定程度上紓緩食品安全的問題,但面對越來越繁複的國際性食品安全問題,單靠劃地自限不可能完全消除來自世界各地的食物安全問題的威脅。唯一肯定的,大概是世界各國通力合作才可有效地通過這些挑戰。

後話

這次禁售活家禽事件有多個不同的角度可以切入,除了上述全球貿易和食品安全的角度外,也可以從港人的飲食文化、中國的農業發展等角度探討,亦即涉及「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和「公共衛生」四個單元。同學可嘗試從這些不同的角度思考事件。
 

資料來源:

香港政府新聞處:〈行政長官會見傳媒談話全文〉,2014年1月28日

香港政府新聞處:〈食物及缳生局局長談禽流感〉,2014年1月28日。

香港政府新聞處:〈立法會十題:本地漁農業發展〉,2012年2月15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對外商品貿易》,2011年12月。

世界貿易組織: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2。

土地正義聯盟:〈促進本地自給自足 停止大陸進口活雞〉,2014年1月28日。

香港旅遊事務署:〈旅遊業表現〉,2012 年。

Share

G for Google,持文學士、法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各一,正打算攻讀多一個教育學碩士──所謂通識通識,通通唔識是也。但拿著三個學位也只能大學混飯吃當小職員,歌仔都有得唱,「就算進修,有數個碩士,無資本怎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