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看不懂 南蘇丹衝突拆局

15/02/2014 - 5:31pm
Share

Number of views

4160

【惟工新聞】南蘇丹,地球上最新成立的國家,現正處於內戰邊沿。由去年12月至今,種族衝突已經造成過千人死亡,數萬人逃往鄰近的埃塞俄比亞和烏干達。雖然政府和反抗軍在1月23日簽訂了停火協議,但和解仍然遙遙無期。

南蘇丹的亂局由來已久。深究起來竟然可追溯到英國統治的時代。關於殖民統治如何加劇種族衝突、游牧民族搶掠引發戰爭、中國介入爭奪石油資源等等,惟工新聞將為你拆局。

英國合併南北區 宗教種族衝突起

「蘇丹」和「南蘇丹」僅一字之差,但背後代表的民族、宗教、風俗分別極大。北部主要由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聚居,文化與中東比較接近;南部的游牧民族信奉基督教及傳統部落宗教,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較相近。

在2011年之前,這樣不同的人之所以會歸同一個政權統治,要由殖民地時期說起。由19世紀到20世紀中,英國一直將南北蘇丹分開治理。但到了1946年,英國在沒有經南方代表同意的情況下將兩區合併,主要由北方掌握政權。文化差異就引來嚴重衝突。

情況在1956年蘇丹獨立後越趨激烈。當時北方的領袖嘗試在全國推行嚴苛的伊斯蘭宗教法(Sharia),包括斬首及擲石死刑等,激起南方激烈反抗,引發第一次內戰——由1955獨立前夕到1972年,共17年,造成50萬人死亡。1972年的停戰協議確保南蘇丹免受伊斯蘭宗教法管理,享有高度自治,內戰才告結束。

發現石油 再添新亂

然而蘇丹亂局未完。自1978年起,南蘇丹各處接連發現石油,代表源源不絕的外國投資。與此同時,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政黨當選執政,再次要求恢復宗教法。巨大經濟利益加上宗教衝突再次釀成內戰。由1983至2005年的第二次蘇丹內戰奪去200萬平民的生命,當中大多死於飢餓。由於國內形勢及國際壓力,2005年的停戰協議承諾南蘇丹可在6年後,即2011年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獨立。

公投獨立 內亂繼續

380萬對4萬,2011年的公投以絕對多數通過南蘇丹獨立,成為地球上最新的國家。然而南蘇丹獨立並沒有解決所有問題。因為南蘇丹本身也不是鐵板一塊,同樣有各種不同的民族。他們大多為游牧民族,數百年來因為資源爭奪不斷仇殺。現時的內戰正是一個部落搶掠另一個部落,奪去數百頭牛引來報復所致。可以理解為以現代武器進行傳統游牧民族仇殺。但可想而知,殺戮的規模較過去大得多,受害的人數和地域亦更多。

除內亂外,南蘇丹的經濟前景亦不樂觀。現時全國98%外匯來自石油。但估計石油藏量將在20年內枯竭,現時對石油的依賴極為危險。再者,產出石油的南蘇丹位處內陸,必須運往北部面向紅海的蘇丹港輸出海外。蘇丹索取的「路費」即埋下兩國將來衝突的伏線。

分裂再分裂 衝突無了期

在南蘇丹獨立同時,蘇丹西部亦爆發大規模戰爭。蘇丹軍隊在達佛(Darfur)進行種族滅絕,大規模的殺戮和強姦受到國際譴責。在國際制裁期間,中國是蘇丹最大的貿易夥伴,佔蘇丹石油輸出的40%。同時,俄羅斯和中國不顧聯合國頒布的制裁,持續向蘇丹輸出軍火,備受批評。

強國壓榨未完 仍然黑暗

蘇丹與南蘇丹的困境並非獨一無二。殖民地時期由外人強行劃定的國家邊界和權力分配造成種族衝突,至今仍然不絕。而發達國家在非洲的種種投資,包括開設工廠、興建公路鐵路、醫療援助等固然協助第三世界的現代化。但吸引外資的來源——天然資源會有枯竭的一日,也會引來不同族群爭奪利益;其開採不但破壞環境,所得收益亦無法惠及當地人民。在各國均以非洲作為廉價原料來源的時候,非洲仍是黑暗大陸。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