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手掌變形 自殺頻頻 團體抗議蘋果玻璃屏幕廠血跡斑斑

01/12/2016 - 5:39pm
Share

Number of views

987
【惟工新聞】富士康並非蘋果惟一的邪惡,事實上,在嚴苛的生產要求下,蘋果產品一整條生產鏈都充滿血汗。在2015至2016年,SACOM(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調查為蘋果生產屏幕玻璃的工廠「伯恩光學」,發現廠內工作條件惡劣,更有多達8宗工人自殺事件。今日(12月1日)SACOM聯同多個關注中國勞工的團體,到尖沙咀蘋果專賣店抗議。
 
(團體到尖沙咀蘋果專賣店抗議)
 
每月平均30宗工傷 騙工人簽紙放棄工傷鑑定
 
蘋果有6成的玻璃屏幕由伯恩生產,伯恩是一所港資公司,分別於深圳及惠州設廠,2015年公司利潤高達300億元(人民幣,下同)。SACOM曾在2013年調查伯恩,這次調查目的是檢視它有否改善問題。SACOM在上年組織約數十名調查員進入「伯恩光學」,在不同部門工作與及進行卧底式調查,期後對工人進行訪問。
 
伯恩廠內的工人指,救護車經常進出工廠,每月平均大概有30宗工傷發生,工傷經常發生在磨研部門。公司一般會安排傷者到兩間指定的醫院就醫,在這情況下,工人很難了解到自己的權益。有工友表示,曾在不知情下被伯恩光學安排簽署《自願放棄工傷鑑定協議書》。SACOM指,如果沒有此鑑定,將來很難獲得工傷賠償。
 
2013年的報告中提及,伯恩廠內工傷常見,工人受傷情況非常嚴重,有工人在濕滑高台工作時摔下,腰間骨折,亦工人做打磨工序時,手掌遭打磨機砸至變形。伯恩理應讓工人在及早知道工作的風險,避免潛在的危害。而惠州市勞動合約亦有規定,資方應在合同中列明工作岡位的工傷風險,與發應採取的保護措施。可是,伯恩在合約中把有關條文劃去。
 
(伯恩拒絕向工人透露工作潛在的危害)
 
高壓管治全天候監視工人 自殺頻頻拒透露死因 
 
富士康14名工人連續跳樓事件引起社會嘩然,在伯恩也發生著類似的慘劇,不同的是,工人的死因更加難以得知。
 
2011至2015年間,有8名工人自殺死亡。大部份死因都不明,廠方拒絕透露事件成因與經過,即使連親屬也毫不知情,須在廠外貼招紙呼籲知情者聯絡。更有死者親屬到廠外舉橫額示威,要求廠方交待死因。儘管廠方不願回應,但死者家屬由廠方的勞動條件之差推斷工人的死因與工作有關,斥責「伯恩廠虐待員工,逼死員工」。
 
(伯恩自殺死亡工人的親屬在工廠外貼的單張)
 

(伯恩自殺死亡工人的親屬在工廠外貼的單張)

(伯恩自殺死亡工人的親屬在工廠外示威)
 
每次發生自殺事件後,伯恩都會派出大隊的警衛處理,警告工人不可討論事件。SACOM認為,雖然目前發現了8宗工人自殺事件,但真實的數目是不可確定的。
 
部份工人住在宿舍裡,由於伯恩採用高壓的管治手段,工人全天候受著監視。有工人表示:「警衛總是用檢查的眼光望著我們,讓我覺得好不自在。」單單是惠州的廠內,伯恩就聘用了1500名警衛,在工廠及生活區中不斷巡邏。SACOM指出,與中國其他工廠對比,伯恩的警衛人數比例非常高。
 
(警衛在工廠內不斷巡邏)
 
食剩飯可被無理扣薪 逼簽《自願加班申請書》 
 
伯恩工人的平均月薪是2,030元(人民幣),包括1,730元基本人工與及300元表現獎金。薪金微薄之下,工人惟有靠瘋狂加班才能賺錢過活。同時,還要極度小心避免被罰款:「插隊打卡」扣50元,「上班時間玩手機」扣100元,「倒剩飯過多浪費糧食」扣20元。
 
(伯恩對工人的罰款安排)
 
工人每月加班高達140小時,比法例規定的多4倍。除了因為基本工資太低,還有另一個原因。蘋果和伯恩都採取JIT (Just-in-time) 製造模式,亦即不庫存貨物。為了達到這模式,蘋果要求供應商在下單後的短時間內交貨,另一方面,伯恩在接到訂單之前都不會提早生產貨物。因此,旺季的時候,伯恩的工人必須長時間工作。
 
不過,蘋果又為供應商制定一套準則要求其遵守。為符合準則,伯恩要求工人簽署《自願加班申請書》,聲明自己「本人身體狀況良好,為獲取更多加班費......以提高生活質量,整人鄭重的向公司申請超時加班」,強調此申請屬於「本人自發、自願、真實行為」。可是,事實上公司將申請書與勞動合同同時發予工友,如工人不願簽署,則不會獲聘。
 
(伯恩要求工人簽署《自願加班申請書》)
 
不依法繳付社會保障款項 工會會室一直空置
 
SACOM又發現伯恩伯恩並無依照法例中國的五險一金規定,以工友的實際發放工資作基準為工友繳付社會保障,變相是少交供款。而且,在住房公積金方面,伯恩一直完全沒有供款。惠州伯恩廠雖然設有工會室,但會室長期空置,調查員觀察到,大部分工友亦對工會的存在一無所知、也無任何方法聯絡工會代表,這顯示工會會室只是一種形象工程。
 
在行動前,蘋果入圍倫敦「反奴役人權獎」,SACOM讉責蘋果一直逃避處理全球生產鏈上的勞工問題,一直無視其代工廠中上被剝削的大量勞工,絕不值入圍該反奴役人權獎。
 
相關報導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