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工新聞】 自敘利亞內戰於2011年三月爆發以來,已有高達23名專業記者和54名平民記者喪生,保護記者協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指2012年戰地記者的傷亡情況為有記錄以來第二嚴重。新聞媒體對血腥殘酷的新聞需求龐大,又不願花錢聘請全職戰地記者,以免需為他們買保險、聘用保安人員、翻譯,轉而用賤價向特約記者購買新聞稿。雖然有話「食得鹹魚抵得渴」,但戰地記者近年工作條件日益惡劣,傷亡慘重,媒體老闆無責任都幾難!
唔夠錢派隊crew去,咪搵特約記者囉!
資深戰地記者容格爾(Sebastian Junger)接受英國GQ雜誌訪問時表示,那些大媒體的經濟情況「不容許」它們派富有經驗的記者前往前線:「舉例來說,派一隊攝製隊去敘利亞就已經要十幾萬美元一個星期。他們付不起。他們一定要用特約記者」。特約記者有幾平?以擁有三個學位的女戰地記者弗蘭斯(Francesca Borri)為例,她每寫一篇稿只有70美元。她表示,在物價飛漲的敘利亞,「單是睡在反抗軍的基地的地板,喝那些讓我患上傷寒的黃水,就已經要50美元一晚了,租一輛車要250美元一日」。她直言一般特約記者根本付不起保險,更談不上保安人員和翻譯。她憤怒地表示:「編輯很清楚知道單靠這70美元,你要在這缺乏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工作,出了事受偒也沒有任何支援……但他們會照舊買你的報導,就像他們會買一個由巴基斯坦童工製造足球一樣」。
自由工作並不浪漫 媒體只要血腥新聞
弗蘭斯再三強調,頂著自由工作之名的特約記者實際上是因為別無選擇才前往前線工作:「真相是我唯一的工作機會是在敘利亞,因為大家都不想在那裡停留」,而負責審稿的媒體編輯則「只想我們提供血腥新聞、只想我們嘩眾取寵」,如果她的稿件沒有這些,編輯就會質問她:「為什麼寫了六千字都冇死一個人?」即使讀者電郵要求了解更多戰地情況,編輯卻從不採納她寫的分析文字。曾有戰地記者(Miles Amoore)於利比亞被流彈擊中頭盔之後仍完成獨家採訪,但星期日時報的頭條卻變成了他險死的經過。
保障遲遲未有 人繼續死
大家都認為戰地記者工作十分有意義,但又捨割不下價廉物美的特約戰地記者,曾經痛失摯友的容格爾表示「購買特約記者報導的媒體應堅持最低程度的保障」,即提供戰地記者的保險套餐、充足器材、防彈背心、頭盔和急救訓練等等——搞咁多嘢,堂堂大報館不如花錢請返幾個全職戰地記者啦。
相關文章